“惟有啼烏舊名在”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惟有啼烏舊名在”全詩
第五指中心最恨,數聲嗚咽為何人。
湘娥不葬九疑云,楚水連天坐憶君。
惟有啼烏舊名在,忍教嗚咽夜長聞。
分類:
作者簡介(趙嘏)

趙嘏 , 字承佑, 楚州山陽(今江蘇省淮安市楚州區)人, 約生于憲宗元和元年(806). 年輕時四處游歷, 大和七年預省試進士下第, 留寓長安多年, 出入豪門以干功名, 其間似曾遠去嶺表當了幾年幕府。 后回江東, 家于潤州(今鎮江). 會昌四年進士及第, 一年后東歸。 會昌末或大中初復往長安, 入仕為渭南尉。 約宣宗大中六、七年(852、853)卒于任上。 存詩二百多首, 其中七律、七絕最多且較出色。
《代人聽琴二首》趙嘏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中文譯文:
代人聽琴二首
抱著琴,在花朵盈盈的夜晚,春天的美景無法消除我的思念之情。獨自演奏琴音,淚水滿滿,濕透了巾帕。中指的中心最是痛恨,發出的幾聲嗚咽是為了誰而鳴響。
湘娥魂不得安葬在九疑云上,我坐在楚水邊,思念著你。唯有那啼烏仍舊在叫,忍不住嗚咽,長夜中一直能夠聽到。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作者在花朵盛開的夜晚,獨自演奏琴音時,心中的相思之情。作者思念的對象可能是遠方的戀人或故鄉的親友。他的琴聲中充滿了憂傷和悲憫,淚水不禁溢出眼眶,表達了內心的思念之情。
詩中的湘娥和楚水是具有唐代文化背景的象征性形象。湘娥是指湖南婦女的精神形象,而楚水則是指楚國的江水,有著濃厚的詩意和文化內涵。通過描寫湘娥和楚水,作者隱喻了自己思念之情的深切和無法平息的痛苦。
最后一句詩中的啼烏是古代傳說中的象征,代表著離情別緒。作者稱呼啼烏為“舊名”,表明啼烏的叫聲在他心中早已久遠而深刻,它的嗚咽聲成為長夜中的陪伴,突顯了作者深深的思念之情和離情別緒的痛苦。
整首詩描繪了作者在夜晚演奏琴音時的內心世界,通過琴聲和詩意的交織,表達了作者對遠方親人和戀人的深深思念之情,喚起讀者對離情別緒的共鳴。
“惟有啼烏舊名在”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ài rén tīng qín èr shǒu
代人聽琴二首
bào qín huā yè bù shèng chūn, dú zòu xiāng sī lèi mǎn jīn.
抱琴花夜不勝春,獨奏相思淚滿巾。
dì wǔ zhǐ zhōng xīn zuì hèn, shù shēng wū yè wèi hé rén.
第五指中心最恨,數聲嗚咽為何人。
xiāng é bù zàng jiǔ yí yún, chǔ shuǐ lián tiān zuò yì jūn.
湘娥不葬九疑云,楚水連天坐憶君。
wéi yǒu tí wū jiù míng zài, rěn jiào wū yè yè zhǎng wén.
惟有啼烏舊名在,忍教嗚咽夜長聞。
“惟有啼烏舊名在”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賄 (仄韻) 去聲十一隊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