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得休于是”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那得休于是”全詩
盛立同吾道,貪程阻圣蹤。
嶺奇應有藥,壁峭盡無松。
那得休于是,蹉跎亦臥龍。
分類: 夫妻
作者簡介(薛能)
薛能(817?-880?)晚唐著名詩人。《郡齋讀書志》、《唐詩紀事》、《唐詩品匯》、《唐才子傳》均載:“能,字太拙,汾州人(今山西汾陽一帶)。”仕宦顯達,官至工部尚書。時人稱其“詩古賦縱橫,令人畏后生”。唐人交游之風盛行。薛能一生仕宦他鄉,游歷眾多地方,詩多寄送贈答、游歷登臨之作。晚唐一些著名詩人多與有詩與其唱和。
《分山嶺望靈寶峰》薛能 翻譯、賞析和詩意
《分山嶺望靈寶峰》是唐代詩人薛能創作的一首詩。這首詩描述了作者站在分山嶺上,遙望靈寶峰的景象,以及對行圣人之路的思考和感悟。
詩中開篇就描繪了峰勢的險峻,用“千尋萬仞峰”形容山峰高聳入云。接著,詩人提到“靈寶號何從”,表明靈寶峰的名號從何而來。這里可以理解為對靈寶峰的來歷與價值的疑問。
第三、四句表達了詩人對峰勢的贊嘆和與峰勢相應的道德追求。詩人認為靈寶峰的峰勢雄偉壯麗,與自己所追求的道義之路相契合,在詩人心中具有崇高的地位。然而,一切可能阻礙行圣人之路的貪欲和浮躁,都會成為行圣人之路的隱患。
接下來的兩句“嶺奇應有藥,壁峭盡無松”,使用山峰的形象隱喻了行圣人之路的特殊性。詩人認為行圣人之路猶如尋找神奇藥物一般,嶺勢奇特,應該會有所發現;而壁峭陡峭的山峰上沒有松樹,可以理解為行圣人之路上沒有容得下偏差的余地。
最后兩句寫出詩人的思考與彷徨,“那得休于是,蹉跎亦臥龍”。詩人希望能夠在靈寶峰的高處得到答案,解決自己對行圣人之路的困惑。然而,由于種種原因,詩人感嘆自己的不得志,表達了一種對現實的無奈和對努力的失望。
這首詩通過描繪靈寶峰的壯麗景象和對行圣人之路的思考,表達了詩人對追求卓越的渴望以及對困境和無奈的感嘆。詩意深邃,情感真摯,展示了唐代詩人追求卓越和探索道義的精神風貌。
“那得休于是”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ēn shān lǐng wàng líng bǎo fēng
分山嶺望靈寶峰
qiān xún wàn rèn fēng, líng bǎo hào hé cóng.
千尋萬仞峰,靈寶號何從。
shèng lì tóng wú dào, tān chéng zǔ shèng zōng.
盛立同吾道,貪程阻圣蹤。
lǐng qí yīng yǒu yào, bì qiào jǐn wú sōng.
嶺奇應有藥,壁峭盡無松。
nà de xiū yú shì, cuō tuó yì wò lóng.
那得休于是,蹉跎亦臥龍。
“那得休于是”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四紙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