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識蹉跎欲半生”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未識蹉跎欲半生”全詩
歲杪監州曾見樹,時新入座久聞名。
作者簡介(薛能)
薛能(817?-880?)晚唐著名詩人。《郡齋讀書志》、《唐詩紀事》、《唐詩品匯》、《唐才子傳》均載:“能,字太拙,汾州人(今山西汾陽一帶)。”仕宦顯達,官至工部尚書。時人稱其“詩古賦縱橫,令人畏后生”。唐人交游之風盛行。薛能一生仕宦他鄉,游歷眾多地方,詩多寄送贈答、游歷登臨之作。晚唐一些著名詩人多與有詩與其唱和。
《荔枝詩》薛能 翻譯、賞析和詩意
《荔枝詩》是唐代薛能的一首詩,描述了荔枝的色香味以及作者對荔枝的思念之情。
譯文:荔枝像松子一樣顆粒飽滿,顏色如櫻桃紅,我還未知曉歲月的荒廢已經過了半生。在監州的歲末時節曾見到過荔枝樹,如今新鮮的荔枝已經成為了座上賓,久聞其名。
詩意:詩人通過對荔枝的描述,突顯了荔枝紅艷的色彩和美味的香甜,表達了對荔枝的贊美之情。同時,詩人也以荔枝為比喻,暗示了人生的短暫和歲月的流逝。荔枝樹的春夏間短暫開花結果,與人生的蹉跎和時光的流逝相呼應。詩人通過對荔枝的描寫,抒發了對時光流轉的感慨和對美好事物的珍惜之情。
賞析:《荔枝詩》通過對荔枝的描繪,展示了唐代文人對自然美的欣賞和贊美之情。詩人運用飽滿、紅艷的荔枝作為比喻,表達了對時光的流逝和人生悲歡離合的思考。荔枝樹的季節性結果也象征著短暫的美好,教人懂得珍惜和把握當下。整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和生動的形象描寫,展現了唐代文人對美的敏感和對時光流轉的深沉思念。同時,荔枝作為唐代文人喜愛的時令果品,也體現了作者對生活品質的追求和享受。整首詩意境清新,意境生動,給人一種靜謐而美好的感覺。
“未識蹉跎欲半生”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ì zhī shī
荔枝詩
kē rú sōng zǐ sè rú yīng, wèi shí cuō tuó yù bàn shēng.
顆如松子色如櫻,未識蹉跎欲半生。
suì miǎo jiān zhōu céng jiàn shù, shí xīn rù zuò jiǔ wén míng.
歲杪監州曾見樹,時新入座久聞名。
“未識蹉跎欲半生”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