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雀臺南秋日后”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銅雀臺南秋日后”全詩
銅雀臺南秋日后,照來照去已三年。
分類:
作者簡介(賈島)

賈島(779~843年),字浪(閬)仙,唐代詩人。漢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陽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早年出家為僧,號無本。自號“碣石山人”。據說在洛陽的時候后因當時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賈島做詩發牢騷,被韓愈發現其才華。后受教于韓愈,并還俗參加科舉,但累舉不中第。唐文宗的時候被排擠,貶做長江主簿。唐武宗會昌年初由普州司倉參軍改任司戶,未任病逝。
《方鏡》賈島 翻譯、賞析和詩意
方鏡,指的是方形的鏡子,比喻詩人自己。這首詩詞通過描述鏡子來表達詩人的心情和境遇。
詩人賈島首先以比喻的方式描述自己的外貌。他說自己的背像一道刀截過的機頭錦,指自己背部彎曲,形態不美。而面孔則像位于深谷底部的澗底泉,指自己的面貌晦暗無光,沒有光彩。這種自嘲的描述展現了詩人對自己相貌的不滿和自虐的情緒。
接下來,詩人提到他所處的環境,銅雀臺南秋日后。銅雀臺是唐朝皇宮的一部分,南面坐落在秋日的陽光下。這里可以理解為詩人所在的高位,而南面的秋陽則可以代表詩人的壯麗時光。然而,詩人感慨地說,他已經在這里待了三年,照來照去,卻沒有看到自己面容的改變。這里可以理解為詩人沉溺在過去的輝煌中,對自己的現狀感到懊悔和失落。
整首詩以一種自嘲與自憐的情緒營造出一種悲涼的氛圍。詩人通過對自己相貌和境遇的描寫,表達了自己感受到的孤獨、失意和無望。這種自嘲的表達方式使詩人情感得以宣泄,同時也展示了他對自己命運的無奈感和對光輝過去的懷念。
“銅雀臺南秋日后”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āng jìng
方鏡
bèi rú dāo jié jī tóu jǐn, miàn shì shēng liàng jiàn dǐ quán.
背如刀截機頭錦,面似升量澗底泉。
tóng què tái nán qiū rì hòu, zhào lái zhào qù yǐ sān nián.
銅雀臺南秋日后,照來照去已三年。
“銅雀臺南秋日后”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五有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