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斜通渭城”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紫禁斜通渭城”全詩
別路青青柳弱,前溪漠漠苔生。
和風澹蕩歸客,落月殷勤早鶯。
灞上金樽未飲,宴歌已有馀聲。
分類:
作者簡介(溫庭筠)

溫庭筠(約812—866)唐代詩人、詞人。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東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所以也有“溫八叉”之稱。然恃才不羈,又好譏刺權貴,多犯忌諱,取憎于時,故屢舉進士不第,長被貶抑,終生不得志。官終國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詩,與李商隱齊名,時稱“溫李”。其詩辭藻華麗,秾艷精致,內容多寫閨情。其詞藝術成就在晚唐諸詞人之上,為“花間派”首要詞人,對詞的發展影響較大。在詞史上,與韋莊齊名,并稱“溫韋”。存詞七十余首。后人輯有《溫飛卿集》及《金奩集》。
《送李億東歸》溫庭筠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的中文譯文:
送李億東歸
黃山遠隔秦樹,
紫禁斜通渭城。
別路青青柳弱,
前溪漠漠苔生。
和風澹蕩歸客,
落月殷勤早鶯。
灞上金樽未飲,
宴歌已有馀聲。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溫庭筠寫給李億東的送別體詩,詩人以園林秋日的景色為背景,通過描繪黃山、秦樹、渭城、青柳、前溪等元素,表達了對離別的傷感之情。
詩的開頭以黃山作為起點,以秦樹作為隔斷,黃山遠隔秦樹,暗喻了離別的遙遠和無奈。接著,詩人描繪紫禁正斜著陽光照射過來,宛如紫禁城的光芒斜照渭城,形象地表達出離別的苦澀心情。青柳和苔生更是詩人用以描繪別離的凄涼之境,柳樹疏落,苔蘚覆蓋,一派蕭瑟之景。
然而,詩人并沒有用悲傷的筆調一直延續下去,而是在第三句開始轉折,和風悠悠,歸客沐浴其中,乘著和風的輕盈繼續前行。并在第四句中寫到了漠漠苔生的前溪,表示離別的朋友已經遠離了江湖,進入了荒涼的地方,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第五句以和風澹蕩形容歸客的心境,意味著離別時的心情已經穩定下來,重新回歸平靜。
最后兩句表達了溫庭筠的愿望和心情。夜晚的落月和清晨的早鶯都表明了詩人期待歸客的擁抱和友誼的回歸。然而,灞上的金樽未曾飲,宴歌已經有余聲,意味著詩人很遺憾沒有和李億東一起共飲一杯,與他一同歡唱。這里是對友誼之別的最后一種遺憾的表達。
總體來說,這首詩描繪了詩人與李億東的離別之情,刻畫了別離時的苦澀與凄涼,但又透過景物的描寫表達出詩人對友誼回歸的期望和留戀之情。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深遠。
“紫禁斜通渭城”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lǐ yì dōng guī
送李億東歸
huáng shān yuǎn gé qín shù, zǐ jìn xié tōng wèi chéng.
黃山遠隔秦樹,紫禁斜通渭城。
bié lù qīng qīng liǔ ruò,
別路青青柳弱,
qián xī mò mò tái shēng.
前溪漠漠苔生。
hé fēng dàn dàng guī kè, luò yuè yīn qín zǎo yīng.
和風澹蕩歸客,落月殷勤早鶯。
bà shàng jīn zūn wèi yǐn, yàn gē yǐ yǒu yú shēng.
灞上金樽未飲,宴歌已有馀聲。
“紫禁斜通渭城”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