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過春關辭北闕”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朝過春關辭北闕”全詩
卻將仙桂東歸去,江月相隨直到家。
分類:
作者簡介(李頻)

李頻(818—876),字德新,唐大中元年(847),唐壽昌長汀源人(今建德李家鎮)葬于永樂(今李家),唐代后期詩人。幼讀詩書,博覽強記,領悟頗多。壽昌縣令 穆君 游靈棲洞,即景吟詩:“一徑入雙崖,初疑有幾家。行窮人不見,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后稍頓未續。時李頻從行,續吟:“石上生靈筍,池中落異花。終須結茅屋,到此學餐霞。”穆君大為贊賞。但此詩根據史學家考證是李頻本人所作。
《自黔中歸新安》李頻 翻譯、賞析和詩意
《自黔中歸新安》是唐代詩人李頻創作的一首詩,描繪了作者離開邊塞,返回家鄉的情景。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朝過春關辭北闕,
早晨離開春關,告別北方朝廷的闕門,
暮參戎幕向南巴。
傍晚踏上南巴地方的戎幕。
卻將仙桂東歸去,
然而我卻將折得的仙桂樹帶回東方,
江月相隨直到家。
江水在月光下伴隨我一直到家。
詩意:
《自黔中歸新安》表達了作者離開北方邊境,返鄉的心情。詩中通過描繪春關和戎幕兩地情景,展現了作者從北方歸來的艱辛和喜悅。詩人把仙桂東歸,江月相隨的描寫,表達了他對家鄉的深情和對歸途的期盼。
賞析:
這首詩以寫景的形式,通過朝過春關辭北闕、暮參戎幕向南巴等豐富的細節描寫,展現了作者離開北方、歸途中的酸楚和歡喜。仙桂東歸和江月相隨的意象,更是增加了詩詞的唯美與超脫感。整首詩情感飽滿,婉約而又唯美,表達了對家鄉的思念和對歸途的憧憬,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朝過春關辭北闕”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ì qián zhōng guī xīn ān
自黔中歸新安
cháo guò chūn guān cí běi quē, mù cān róng mù xiàng nán bā.
朝過春關辭北闕,暮參戎幕向南巴。
què jiāng xiān guì dōng guī qù, jiāng yuè xiàng suí zhí dào jiā.
卻將仙桂東歸去,江月相隨直到家。
“朝過春關辭北闕”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仄韻) 入聲六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