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云收樹末”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殘云收樹末”全詩
殘云收樹末,返照落江源。
苦雨秋濤漲,狂風野火翻。
朝來賣藥客,遇我達無言。
分類:
作者簡介(李頻)

李頻(818—876),字德新,唐大中元年(847),唐壽昌長汀源人(今建德李家鎮)葬于永樂(今李家),唐代后期詩人。幼讀詩書,博覽強記,領悟頗多。壽昌縣令 穆君 游靈棲洞,即景吟詩:“一徑入雙崖,初疑有幾家。行窮人不見,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后稍頓未續。時李頻從行,續吟:“石上生靈筍,池中落異花。終須結茅屋,到此學餐霞。”穆君大為贊賞。但此詩根據史學家考證是李頻本人所作。
《江上居寄山中客》李頻 翻譯、賞析和詩意
《江上居寄山中客》是唐代詩人李頻創作的一首詩詞,該詩描述了山水間的相思之情。
詩中寫道,“山后與山前,相思隔叫猿”,表達了作者與山中客人相隔山水遙遠,卻因相思之情而心心相印。詩人通過山水之間猿聲相叫的描繪,將人與自然之間的感情聯系起來,表達了一種思念之情。
接下來的兩句,“殘云收樹末,返照落江源”,描繪了夕陽西下的景象。殘云收攏在樹梢,夕陽反射在江面上,落日余暉照亮了江水的源頭。這樣的景象給人以希望和溫馨的感覺,與前兩句的相思之情形成了對比。
然而,下面的兩句,“苦雨秋濤漲,狂風野火翻”,描繪了惡劣的自然環境,表現了作者所處的困境。秋天陰雨連綿,江水洶涌澎湃,狂風和野火蔓延,艱難的環境給人以不安和困擾。
最后兩句,“朝來賣藥客,遇我達無言”,描述了一個賣藥的客人來訪的情景。這個人早晨來到詩人的家里,但與詩人相遇后,兩人無需多言,彼此都理解對方的心境和情感。
這首詩詞通過表現山水景色的變化與自然環境帶來的困擾,將作者內心的相思之情與外界環境相融合。無論是山水的靜謐與清麗,還是風雨的狂暴與摧毀,都成為了表達作者思念之情的元素。整首詩意蘊含著對思念、對自然環境的感慨,以及人與自然之間的相互影響。
“殘云收樹末”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iāng shàng jū jì shān zhōng kè
江上居寄山中客
shān hòu yǔ shān qián, xiāng sī gé jiào yuán.
山后與山前,相思隔叫猿。
cán yún shōu shù mò, fǎn zhào luò jiāng yuán.
殘云收樹末,返照落江源。
kǔ yǔ qiū tāo zhǎng, kuáng fēng yě huǒ fān.
苦雨秋濤漲,狂風野火翻。
zhāo lái mài yào kè, yù wǒ dá wú yán.
朝來賣藥客,遇我達無言。
“殘云收樹末”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入聲七曷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