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者雖無言”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死者雖無言”全詩
但恐筋力盡,敢憚將軍遇。
古來死未歇,白骨礙官路。
豈無一有功,可以高其墓。
親戚牽衣泣,悲號自相顧。
死者雖無言,那堪生者悟。
不如無手足,得見齒發暮。
乃知七尺軀,卻是速死具。
分類:
作者簡介(曹鄴)
曹鄴,字鄴之,桂州(桂林)陽朔人,與晚唐著名詩人劉駕、聶夷中、于濆、邵謁、蘇拯齊名,而以曹鄴才穎最佳。
《薊北門行(一本作出自薊北門行)》曹鄴 翻譯、賞析和詩意
薊北門行(一本作出自薊北門行)
長河凍如石,征人夜中戍。
但恐筋力盡,敢憚將軍遇。
古來死未歇,白骨礙官路。
豈無一有功,可以高其墓。
親戚牽衣泣,悲號自相顧。
死者雖無言,那堪生者悟。
不如無手足,得見齒發暮。
乃知七尺軀,卻是速死具。
中文譯文:
長河凍得如同石頭,征人在夜晚守衛城門。
只是擔心筋力衰竭,敢不敢遇到將軍。
古來的死者未曾休息,他們的白骨堵塞官道。
為何沒有一點功績,可以讓他們的墳墓高聳。
親戚們扯住衣服哭泣,悲慘地互相呼喊。
死者雖然無言,活著的人也可以思悟。
與其沒有手腳,能夠看見牙齒和發際線。
這樣才知道七尺的軀體,其實是快速死去的準備。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冬夜守夜的征人為主題,表達了對身處戰亂的將士的同情和思考。詩中的長河凍結成冰石,寒冷的環境與緊張的軍情切合,也凸顯了征人們的艱辛和危險。作者表達了對征人們擔心筋力衰竭的擔憂,他們是否敢面對將軍,是死是生都無法確定。向往功績彰顯的古人遺骨堵塞官道,死者的默然和活者的醒悟在這種情境下更加顯得珍貴。
詩的末句“乃知七尺軀,卻是速死具。”表達了對生死和存在的深思,與其活得茍且無用,死亡也并非壞事。雖然沒有了手腳,但能夠見到牙齒和發際線,對于這些即將迎來死亡的人來說,速死反而具有優勢。這種思考方式頗具壓抑和悲涼的色彩,反觀生者對死者的思考,則顯得更為深刻。整體上,這首詩揭示了生死之間的辯證關系,以及對死亡的一種思考和寬慰。
“死者雖無言”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 běi mén xíng yī běn zuò chū zì jì běi mén xíng
薊北門行(一本作出自薊北門行)
cháng hé dòng rú shí, zhēng rén yè zhōng shù.
長河凍如石,征人夜中戍。
dàn kǒng jīn lì jìn, gǎn dàn jiāng jūn yù.
但恐筋力盡,敢憚將軍遇。
gǔ lái sǐ wèi xiē, bái gǔ ài guān lù.
古來死未歇,白骨礙官路。
qǐ wú yī yǒu gōng, kě yǐ gāo qí mù.
豈無一有功,可以高其墓。
qīn qī qiān yī qì, bēi hào zì xiāng gù.
親戚牽衣泣,悲號自相顧。
sǐ zhě suī wú yán, nà kān shēng zhě wù.
死者雖無言,那堪生者悟。
bù rú wú shǒu zú, dé jiàn chǐ fā mù.
不如無手足,得見齒發暮。
nǎi zhī qī chǐ qū, què shì sù sǐ jù.
乃知七尺軀,卻是速死具。
“死者雖無言”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三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