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去紅塵路”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此去紅塵路”全詩
此去紅塵路,難尋君馬蹤。
昔時輕一別,漸老貴相逢。
應戀嵩陽住,嵩陽饒古松。
分類:
作者簡介(于武陵)
于武陵,會昌時人。其詩題材上以寫景送別的為主,同時寄寓濃濃的鄉思友情;詩風如羌管蘆笛,悠揚沉郁。佳作很多,有《贈賣松人》、《早春山行》、《送酂縣董明府之任》、《洛陽道》、《客中》、《寄北客》、等。其中《贈賣松人》一詩寫一賣松人想“劚(音zhu逐,砍、掘之意)將寒澗樹,賣與翠樓人”,但結果事與愿違,“長安重桃李”(長安人只喜歡桃李,對傲雪凌霜的松樹一點興趣也沒有),由此詩人感嘆他是“徒染六街塵”,空忙了一場。此詩借事諷世,確能起到遣人深思的效果,因此流傳頗廣。詩一卷(全唐詩中卷第五百九十五)。
《寄友人》于武陵 翻譯、賞析和詩意
《寄友人》譯文:
東方長安城那清澈流淌的渭水旁,
我這游子的足跡如此頻繁。
在這離開紅塵的路上,
很難找到你的馬蹤。
曾經我們輕松地分別,
而現在年歲漸長,珍貴的相聚越發困難。
我應該向嵩陽山住下,
嵩陽山上有古老的松樹。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于武陵寄給友人的一首詩,詩人表達了游子在長安東方的心境和思念之情。
詩中的長安和清渭東象征著離散的兩地,渭水是長安的一條河流,長安是當時的唐朝都城,寄托著游子的思鄉之情。此去紅塵路難尋君馬蹤句表達了即使在同一個城市,但卻很難找到友人的蹤跡,也象征了友人之間疏離的心態。
詩人表達了對友人的思念和對歲月流轉的感慨。曾經輕松的分別變成了難得的相逢,歲月的流逝讓友情變得更加珍貴。最后兩句“應戀嵩陽住,嵩陽饒古松”意味著詩人愿意在嵩陽山住下,與友人一起品味山林之間的寧靜和古老。
整首詩意境寧靜而憂郁,表達了游子對友人的思念和對歲月流轉的感慨,同時通過自然景物的描寫來襯托出游子的心境,展現了唐代詩人注重表達內心感受、追求無拘無束自然之美的特點。
“此去紅塵路”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 yǒu rén
寄友人
cháng ān qīng wèi dōng, yóu zǐ jī chóng chóng.
長安清渭東,游子跡重重。
cǐ qù hóng chén lù, nán xún jūn mǎ zōng.
此去紅塵路,難尋君馬蹤。
xī shí qīng yī bié, jiàn lǎo guì xiāng féng.
昔時輕一別,漸老貴相逢。
yīng liàn sōng yáng zhù, sōng yáng ráo gǔ sōng.
應戀嵩陽住,嵩陽饒古松。
“此去紅塵路”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七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