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問東流水”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為問東流水”全詩
冠蓋仍為里,沙臺尚識名。
山光晴后綠,江色晚來清。
為問東流水,何時到玉京。
分類: 詠史
作者簡介(崔湜)
崔湜(shí)(671年-713年),字澄瀾,定州安喜(今河北定縣)人,唐朝宰相,中書侍郎崔仁師之孫。戶部尚書崔挹之子。崔湜出身于博陵崔氏安平房,進士及第,曾參與編纂《三教珠英》,先后依附于武三思、上官婉兒,由考功員外郎累遷至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后因典選受賄被貶為江州司馬,不久又起復為尚書左丞。唐中宗駕崩后,崔湜依附韋皇后,改任吏部侍郎。唐隆政變后,他又依附太平公主,升任同中書門下三品,并進中書令。開元元年(713年),唐玄宗鏟除太平公主,崔湜被流放嶺南,途中被賜死。時年四十三歲。
《襄城即事(一作江樓有懷)》崔湜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中文譯文:
《襄城即事(一作江樓有懷)》
子牟懷魏闕,元凱滯襄城。
冠蓋仍為里,沙臺尚識名。
山光晴后綠,江色晚來清。
為問東流水,何時到玉京。
詩意:
這首詩描述了詩人崔湜在襄城懷念故鄉和思念魏闕的心情。他對家鄉的記憶仍然鮮活,雖然他身處在襄城,但他的名聲和榮譽仍然被人所知。他觀察到山巒在晴朗的天氣中變得綠意盎然,江水在夜晚變得清澈明亮。詩人通過觀察東流的江水,表達了自己對回到玉京(指京城)的向往。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故鄉和遠離家鄉的思念之情。通過描述山光和江色的變化,詩人既表達了對自然景色的贊美,也抒發了自己內心的愁思。詩人用這種短小精煉的形式,將自己的情感和思念融入了自然景觀之中,使詩人和自然合二為一,突顯了詩人對故鄉的眷戀和對遠方的向往之情。整首詩抒發了作者對故鄉和家鄉的深深眷戀之情,詩意深遠,感人至深。
“為問東流水”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iāng chéng jí shì yī zuò jiāng lóu yǒu huái
襄城即事(一作江樓有懷)
zi móu huái wèi quē, yuán kǎi zhì xiāng chéng.
子牟懷魏闕,元凱滯襄城。
guān gài réng wèi lǐ, shā tái shàng shí míng.
冠蓋仍為里,沙臺尚識名。
shān guāng qíng hòu lǜ, jiāng sè wǎn lái qīng.
山光晴后綠,江色晚來清。
wèi wèn dōng liú shuǐ, hé shí dào yù jīng.
為問東流水,何時到玉京。
“為問東流水”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四紙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