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恨滿長城”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流恨滿長城”全詩
卷簾雙燕入,披幌百花驚。
隴上寒應晚,閨中織未成。
管弦愁不意,梳洗懶無情。
去歲聞西伐,今年送北征。
容顏離別盡,流恨滿長城。
分類:
作者簡介(崔湜)
崔湜(shí)(671年-713年),字澄瀾,定州安喜(今河北定縣)人,唐朝宰相,中書侍郎崔仁師之孫。戶部尚書崔挹之子。崔湜出身于博陵崔氏安平房,進士及第,曾參與編纂《三教珠英》,先后依附于武三思、上官婉兒,由考功員外郎累遷至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后因典選受賄被貶為江州司馬,不久又起復為尚書左丞。唐中宗駕崩后,崔湜依附韋皇后,改任吏部侍郎。唐隆政變后,他又依附太平公主,升任同中書門下三品,并進中書令。開元元年(713年),唐玄宗鏟除太平公主,崔湜被流放嶺南,途中被賜死。時年四十三歲。
《同李員外春閨》崔湜 翻譯、賞析和詩意
《同李員外春閨》是唐代崔湜創作的一首詩詞。詩句表達了作者對離別的愁緒和對妻子的思念之情。
中文譯文:
落日哀叫整夜長,孤燈坐著照得很明亮。
卷起簾子雙燕飛入,掀開帷幕百花驚叫。
隴山上寒意可能比較晚,春閨里的織物還未完成。
樂器聲愁緒來得出乎意料,梳洗時候懶散無動情。
去年聽說西方發起戰事,今年又送別北方出征。
容貌別離時全消盡,憤恨涌動滿長城。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在春閨中度過的一夜。日落時分,作者感到孤獨和悲傷,眼淚如雨下。他坐在孤燈下,把房間照得明亮。簾子卷起,兩只燕子飛了進來,攪動了帷幕上的百花。作者感到隴山的寒意可能會來得晚,而他在春閨中的妻子還沒完成織物。管弦樂器的聲音令他悲傷得出乎意料,而在梳洗時,他無精打采、無欲無求。他聽說去年西方爆發戰火,今年又送別北方出征,每次別離時,容貌都逐漸消失,憤恨涌動滿長城。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寫夜晚的景象以及作者的心情,表達了對家人的思念和對戰爭的憤怒。在孤燈下的春閨中,作者感到孤獨和悲傷,他思念妻子,對戰爭感到憤怒。通過細膩地描繪環境和感受,詩人使讀者能夠體驗到他內心的情感起伏。這首詩詞充滿了離別的哀傷和對和平生活的向往。
“流恨滿長城”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óng lǐ yuán wài chūn guī
同李員外春閨
luò rì tí lián yè, gū dēng zuò chè míng.
落日啼連夜,孤燈坐徹明。
juàn lián shuāng yàn rù, pī huǎng bǎi huā jīng.
卷簾雙燕入,披幌百花驚。
lǒng shàng hán yīng wǎn, guī zhōng zhī wèi chéng.
隴上寒應晚,閨中織未成。
guǎn xián chóu bù yì, shū xǐ lǎn wú qíng.
管弦愁不意,梳洗懶無情。
qù suì wén xī fá, jīn nián sòng běi zhēng.
去歲聞西伐,今年送北征。
róng yán lí bié jǐn, liú hèn mǎn cháng chéng.
容顏離別盡,流恨滿長城。
“流恨滿長城”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