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輸膏粱”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一一輸膏粱”全詩
水煮石發氣,薪然杉脂香。
青瓊蒸后凝,綠髓炊來光。
如何重辛苦,一一輸膏粱。
分類:
作者簡介(皮日休)

皮日休,字襲美,一字逸少,生于公元834至839年間,卒于公元902年以后。曾居住在鹿門山,自號鹿門子,又號間氣布衣、醉吟先生。晚唐文學家、散文家,與陸龜蒙齊名,世稱"皮陸"。今湖北天門人(《北夢瑣言》),漢族。咸通八年(867)進士及第,在唐時歷任蘇州軍事判官(《吳越備史》)、著作佐郎、太常博士、毗陵副使。后參加黃巢起義,或言“陷巢賊中”(《唐才子傳》),任翰林學士,起義失敗后不知所蹤。詩文兼有奇樸二態,且多為同情民間疾苦之作。《新唐書·藝文志》錄有《皮日休集》、《皮子》、《皮氏鹿門家鈔》多部。
《茶中雜詠·茶灶》皮日休 翻譯、賞析和詩意
茶中雜詠·茶灶
南山茶事動,灶起巖根傍。
水煮石發氣,薪然杉脂香。
青瓊蒸后凝,綠髓炊來光。
如何重辛苦,一一輸膏粱。
中文譯文:
茶葉來自南山,茶灶燃起在石巖旁。
水煮的時候石頭散發氣息,燃起的柴火散發杉脂的香味。
青翠的茶葉蒸熟后凝結,綠色的茶飯散發出光彩。
雖然茶制作辛苦,但是一個一個都值得了。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茶灶為題材,生動描繪了制茶的過程。詩中的南山茶事動指的是制茶的過程,灶起巖根傍指的是將茶葉放在巖石旁的爐灶上煮制。水煮石發氣,薪然杉脂香,描繪了茶葉在煮制過程中,水和石頭的互動和茶葉香氣的散發。青瓊蒸后凝,綠髓炊來光,形容了茶葉經過蒸熟后凝結成青翠的顆粒,煮成的茶飯發出綠色的光彩。最后兩句“如何重辛苦,一一輸膏粱”表達了作者在贊美茶葉制作的同時,也表達了制茶的辛勞與付出。
這首詩描繪了制茶的繁瑣過程,通過描寫茶葉在水煮中的氣息、蒸熟后的凝結和煮成的茶飯的光彩,展示了制茶過程中的美妙與精妙。作者通過這首詩表達了對制茶人辛勤努力的贊美和敬意。全詩以簡潔的語言,生動的形象和鮮明的對比,展現了茶葉制作的細膩過程和工匠精神,令人回味無窮。
“一一輸膏粱”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á zhōng zá yǒng chá zào
茶中雜詠·茶灶
nán shān chá shì dòng, zào qǐ yán gēn bàng.
南山茶事動,灶起巖根傍。
shuǐ zhǔ shí fā qì, xīn rán shān zhī xiāng.
水煮石發氣,薪然杉脂香。
qīng qióng zhēng hòu níng, lǜ suǐ chuī lái guāng.
青瓊蒸后凝,綠髓炊來光。
rú hé zhòng xīn kǔ, yī yī shū gāo liáng.
如何重辛苦,一一輸膏粱。
“一一輸膏粱”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