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殿談馀著賜衣”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講殿談馀著賜衣”全詩
貝多紙上經文動,如意瓶中佛爪飛。
颶母影邊持戒宿,波神宮里受齋歸。
家山到日將何入,白象新秋十二圍。
分類:
作者簡介(皮日休)

皮日休,字襲美,一字逸少,生于公元834至839年間,卒于公元902年以后。曾居住在鹿門山,自號鹿門子,又號間氣布衣、醉吟先生。晚唐文學家、散文家,與陸龜蒙齊名,世稱"皮陸"。今湖北天門人(《北夢瑣言》),漢族。咸通八年(867)進士及第,在唐時歷任蘇州軍事判官(《吳越備史》)、著作佐郎、太常博士、毗陵副使。后參加黃巢起義,或言“陷巢賊中”(《唐才子傳》),任翰林學士,起義失敗后不知所蹤。詩文兼有奇樸二態,且多為同情民間疾苦之作。《新唐書·藝文志》錄有《皮日休集》、《皮子》、《皮氏鹿門家鈔》多部。
《送圓載上人歸日本國》皮日休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送圓載上人歸日本國》是唐代皮日休的作品。這首詩描述了送別圓載上人回到日本的情景。
詩中寫到,圓載上人在國內結交了很多朋友,獲得了很多賞賜。他準備返航回日本,上人在舊禪室門前對大家告別。他帶著贈送的衣服,攜帶著心愛的船帆返回故鄉,并將同樣的禮物帶回家鄉。
在旅途中,上人看了很多貝多紙上的經文,其中包含了佛法的智慧,心情激動不已。他把經文放在如意瓶中,唐朝皇帝賜與的如意瓶成為了他心靈的寄托。如意瓶中的佛爪在他的心中飛舞。
期間,上人在颶風中夜宿,持戒不放。在海上崇拜波神宮,接受齋戒,然后返回家園。他將要攜帶著佛經和對佛教的信仰回到日本,他將如何面對家鄉的山川呢?在新秋之際,他將親自告知大家他的歸期。
這首詩以描寫送別和回歸為主題,表現了上人在唐朝期間的經歷和成果,描述了他對佛法的熱愛和對家鄉的思念之情。這首詩充滿了詩人對佛教信仰的贊美和對旅程的描寫,傳達了詩人情感與思考的交融之美。
“講殿談馀著賜衣”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yuán zài shàng rén guī rì běn guó
送圓載上人歸日本國
jiǎng diàn tán yú zhe cì yī, yē fān què fǎn jiù chán fēi.
講殿談馀著賜衣,椰帆卻返舊禪扉。
bèi duō zhǐ shàng jīng wén dòng,
貝多紙上經文動,
rú yì píng zhōng fú zhǎo fēi.
如意瓶中佛爪飛。
jù mǔ yǐng biān chí jiè sù, bō shén gōng lǐ shòu zhāi guī.
颶母影邊持戒宿,波神宮里受齋歸。
jiā shān dào rì jiāng hé rù, bái xiàng xīn qiū shí èr wéi.
家山到日將何入,白象新秋十二圍。
“講殿談馀著賜衣”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五微 (仄韻) 去聲五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