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恐醍醐難并潔”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但恐醍醐難并潔”全詩
半垂金粉知何似,靜婉臨溪照額黃。
分類:
作者簡介(皮日休)

皮日休,字襲美,一字逸少,生于公元834至839年間,卒于公元902年以后。曾居住在鹿門山,自號鹿門子,又號間氣布衣、醉吟先生。晚唐文學家、散文家,與陸龜蒙齊名,世稱"皮陸"。今湖北天門人(《北夢瑣言》),漢族。咸通八年(867)進士及第,在唐時歷任蘇州軍事判官(《吳越備史》)、著作佐郎、太常博士、毗陵副使。后參加黃巢起義,或言“陷巢賊中”(《唐才子傳》),任翰林學士,起義失敗后不知所蹤。詩文兼有奇樸二態,且多為同情民間疾苦之作。《新唐書·藝文志》錄有《皮日休集》、《皮子》、《皮氏鹿門家鈔》多部。
《木蘭后池三詠·白蓮》皮日休 翻譯、賞析和詩意
白蓮開過一朵朵,那純潔的醍醐不敢與之相比,只能說蓮藕的香氣與之相匹敵。蓮花半開時,金黃的花粉從蓮花上飄落,仿佛是在鏡子前靜靜地照著自己的臉龐。這首詩意蘊含了對純潔美麗的蓮花的贊美之情。
中文譯文:
但恐醍醐難并潔,
只應薝卜可齊香。
半垂金粉知何似,
靜婉臨溪照額黃。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皮日休寫的《木蘭后池三詠·白蓮》中的一首描寫蓮花的詩。詩人通過對蓮花的描繪,傳達了對純潔美麗的蓮花的贊美之情。
詩中,詩人以蓮花與醍醐相比,表達了蓮花的純潔之美。醍醐是佛教中的一種特殊香料,代表著純凈和潔白。詩人認為蓮花的純潔美麗超過了醍醐。雖然蓮花沒有醍醐的純凈,但只有蓮花的花蕊才能散發出與之一樣香氣,這是其他花不能比擬的。
詩的第二句以薝卜來比喻蓮花,薝卜又稱藕,是蓮花的根莖,有著獨特的香氣。詩人認為薝卜的香氣與蓮花相當,這是對蓮花香氣的美好稱贊。
詩的后兩句描繪了蓮花的美麗形態。詩人用詩意的方式描繪蓮花半開時,金黃色的花粉從蓮花上飄落,仿佛是在鏡子前靜靜地照著自己的臉龐。蓮花那將臉探在水中的姿態,更加靜婉、嫻靜。詩人通過形象描寫,展現了蓮花的優雅和靜謐之美。
總的來說,這首詩以對蓮花的贊美之情為主題,通過對蓮花的純潔美麗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純潔和優雅之美的追求和贊賞。
“但恐醍醐難并潔”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mù lán hòu chí sān yǒng bái lián
木蘭后池三詠·白蓮
dàn kǒng tí hú nán bìng jié, zhǐ yīng zhān bo kě qí xiāng.
但恐醍醐難并潔,只應薝卜可齊香。
bàn chuí jīn fěn zhī hé sì, jìng wǎn lín xī zhào é huáng.
半垂金粉知何似,靜婉臨溪照額黃。
“但恐醍醐難并潔”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仄韻) 入聲九屑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