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君偏輟俗功夫”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為君偏輟俗功夫”全詩
靈真散盡光來此,莫戀安妃在后無。
作者簡介(皮日休)

皮日休,字襲美,一字逸少,生于公元834至839年間,卒于公元902年以后。曾居住在鹿門山,自號鹿門子,又號間氣布衣、醉吟先生。晚唐文學家、散文家,與陸龜蒙齊名,世稱"皮陸"。今湖北天門人(《北夢瑣言》),漢族。咸通八年(867)進士及第,在唐時歷任蘇州軍事判官(《吳越備史》)、著作佐郎、太常博士、毗陵副使。后參加黃巢起義,或言“陷巢賊中”(《唐才子傳》),任翰林學士,起義失敗后不知所蹤。詩文兼有奇樸二態,且多為同情民間疾苦之作。《新唐書·藝文志》錄有《皮日休集》、《皮子》、《皮氏鹿門家鈔》多部。
《奉和魯望招潤卿博士辭以道侶將至之作》皮日休 翻譯、賞析和詩意
翻譯:
《奉和魯望招潤卿博士辭以道侶將至之作》
癭木樽前地胏圖,
為君偏輟俗功夫。
靈真散盡光來此,
莫戀安妃在后無。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皮日休寫給魯望招潤卿博士的詩,表示愿意與他一起修行的意愿。
第一句“癭木樽前地胏圖”,描述了兩個人在瘤木下的場景,暗喻著修行的地方。瘤木象征著修行者摒棄塵世的浮躁,專心追求內心的寧靜。
第二句“為君偏輟俗功夫”,表示為了與望招潤卿一起修行,詩人愿意放下塵世的功名,拋棄俗世的事物,專心修煉。
第三句“靈真散盡光來此”,表達了詩人認為修煉的真諦在這里得以體現,意味著只有在修行的道路上才能找到內心的真靈。
最后一句“莫戀安妃在后無”,暗指不要留戀塵世的安逸與享受,因為那種安逸是虛幻的,沒有真實的意義。詩人希望望招潤卿能夠拋棄塵世的欲望,一同追求修行的境界。
總的來說,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修行的向往和對與賢者一起修行的愿望。他希望通過修行,追求內心的寧靜和真正的意義,擺脫塵世的束縛。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宣泄和對道路的追求,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為君偏輟俗功夫”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èng hé lǔ wàng zhāo rùn qīng bó shì cí yǐ dào lǚ jiāng zhì zhī zuò
奉和魯望招潤卿博士辭以道侶將至之作
yǐng mù zūn qián dì zǐ tú, wèi jūn piān chuò sú gōng fū.
癭木樽前地胏圖,為君偏輟俗功夫。
líng zhēn sàn jìn guāng lái cǐ, mò liàn ān fēi zài hòu wú.
靈真散盡光來此,莫戀安妃在后無。
“為君偏輟俗功夫”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七虞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