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酌林間月”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共酌林間月”全詩
斫得奇樹根,中如老蛟穴。
時招山下叟,共酌林間月。
盡醉兩忘言,誰能作天舌。
作者簡介(陸龜蒙)

陸龜蒙(?~公元881年),唐代農學家、文學家,字魯望,別號天隨子、江湖散人、甫里先生,江蘇吳縣人。曾任湖州、蘇州刺史幕僚,后隱居松江甫里,編著有《甫里先生文集》等。 他的小品文主要收在《笠澤叢書》中,現實針對性強,議論也頗精切,如《野廟碑》、《記稻鼠》等。陸龜蒙與皮日休交友,世稱“皮陸”,詩以寫景詠物為多。
《奉和襲美酒中十詠·酒尊》陸龜蒙 翻譯、賞析和詩意
《奉和襲美酒中十詠·酒尊》是唐代詩人陸龜蒙創作的一首詩詞,描述了一場飲酒的場景。詩詞內容如下:
黃金即為侈,白石又太拙。
斫得奇樹根,中如老蛟穴。
時招山下叟,共酌林間月。
盡醉兩忘言,誰能作天舌。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黃金太顯奢華,白石太過簡樸。
刻出稀奇古怪的樹根,內部如同老蛟的巢穴。
定時招募山下老者,共飲于樹林間的月光下。
喝得盡興,完全忘記了言語,誰能像天上的舌頭一樣?
這首詩詞以酒尊為主題,寫出了一場情趣盎然的飲酒場景。作者通過對黃金與白石的對比,描繪出酒尊的制作工藝和材質的獨特之處。作者用“奇樹根”來形容酒尊的外觀,將其與老蛟的穴所相比,突出了它的稀奇古怪之美。
詩詞第三、四句描述了一個山下老者與其他人一起在樹林中共飲的情景,通過共飲和林間的月光,增加了詩詞的浪漫和意境。在酒的作用下,人們相互酬飲,喝得盡興,完全忘記了言語,達到了心靈與自然的合一之境。
最后一句“誰能作天舌”,用來形容酒的美味難以言傳,只有經歷過的人才能體會到其中的意境,以及作者對酒的贊美之情。
整首詩詞唯美而又暢快,描繪了一幅與自然和諧相處,人與人之間情感交流的美好畫面。通過對酒尊和飲酒過程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自然和生活的熱愛,以及對酒的獨特情感的表達。
“共酌林間月”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èng hé xí měi jiǔ zhōng shí yǒng jiǔ zūn
奉和襲美酒中十詠·酒尊
huáng jīn jí wéi chǐ, bái shí yòu tài zhuō.
黃金即為侈,白石又太拙。
zhuó dé qí shù gēn, zhōng rú lǎo jiāo xué.
斫得奇樹根,中如老蛟穴。
shí zhāo shān xià sǒu, gòng zhuó lín jiān yuè.
時招山下叟,共酌林間月。
jǐn zuì liǎng wàng yán, shuí néng zuò tiān shé.
盡醉兩忘言,誰能作天舌。
“共酌林間月”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六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