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曉風清欲墮時”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月曉風清欲墮時”全詩
無情有恨何人覺,月曉風清欲墮時。
作者簡介(陸龜蒙)

陸龜蒙(?~公元881年),唐代農學家、文學家,字魯望,別號天隨子、江湖散人、甫里先生,江蘇吳縣人。曾任湖州、蘇州刺史幕僚,后隱居松江甫里,編著有《甫里先生文集》等。 他的小品文主要收在《笠澤叢書》中,現實針對性強,議論也頗精切,如《野廟碑》、《記稻鼠》等。陸龜蒙與皮日休交友,世稱“皮陸”,詩以寫景詠物為多。
和襲美木蘭后池三詠·白蓮賞析
詠物詩,描寫的是客觀存在著的具體的事物形象;然而這形象在藝術上的再現,則是詩人按照自己的主觀感覺描繪出來的,多少總帶有一種抒情的意味。以抒情的心理詠物,這樣,物我有情,兩相浹洽,才能把它活生生地寫到紙上,才是主客觀的統一體。陸龜蒙的這首《白蓮》,對我們有所啟發。
鮮紅的夏天太陽,照耀著透出波面的蓮花,明鏡里現出一片丹霞。艷麗的色彩,是有目共賞的。蓮花紅多而白少,人們一提到蓮花,總是欣賞那紅裳翠蓋,又誰注意這不事鉛華的白蓮!然而“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真正能夠見出蓮花之美的,應該是在此而不在彼。從這個意義來說,那紅蓮不過是“別艷”罷了。“素?多蒙別艷欺”,白蓮,她凌波獨立,不求人知,獨自寂寞地開著,好象是“無情的”。可是秋天來了,綠房露冷,素粉香消,她默默地低著頭,又似乎有無窮的幽恨。倘若在“月曉風清”朦朧的曙色中去看這將落未落的白蓮,你會感到她是多么富有一種動人的意態!她簡直是縞袂素巾的瑤池仙子的化身,和俗卉凡葩有著天人之別了。
這詩是詠白蓮的,全詩從“素花多蒙別艷欺”一句生發出新意;然而它并沒有粘滯于色彩的描寫,更沒有著意于形狀的刻畫,而是寫出了花的精神。特別后兩句,詩人從不即不離的空際著筆,把花寫得若隱若現,栩栩如生。花,簡直融化在詩的意境里;花,簡直人格化,個性化了。
一首短短的詠物小詩,能夠達到這樣的境界,是和詩人的生活情感分不開的。我們知道陸龜蒙處在唐末動亂的年代里,隱居在江南的水鄉甫里(在今江蘇吳江境內)。他對當時黑暗的政治有所不滿,雖退隱山林,然其《笠澤叢書》中的小品文,“并沒有忘記天下,正是一塌胡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鋒铓。”(魯迅:《小品文的危機》)因此,他對出污泥而不染、淡雅高潔的白蓮,有著一種特殊的愛好;而這種心情的自然流露,就使我們讀了這詩后,感到此中有人,呼之欲出。
“月曉風清欲墮時”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xí měi mù lán hòu chí sān yǒng bái lián
和襲美木蘭后池三詠·白蓮
sù huā duō méng bié yàn qī, cǐ huā zhēn hé zài yáo chí.
素花多蒙別艷欺,此花真合在瑤池。
wú qíng yǒu hèn hé rén jué, yuè xiǎo fēng qīng yù duò shí.
無情有恨何人覺,月曉風清欲墮時。
“月曉風清欲墮時”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