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宮宴幸頻”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離宮宴幸頻”全詩
豈知驅戰馬,只是太平人。
分類:
作者簡介(司空圖)

司空圖(837~908)晚唐詩人、詩論家。字表圣,自號知非子,又號耐辱居士。祖籍臨淮(今安徽泗縣東南),自幼隨家遷居河中虞鄉(今山西永濟)。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年)應試,擢進士上第,天復四年(904年),朱全忠召為禮部尚書,司空圖佯裝老朽不任事,被放還。后梁開平二年(908年),唐哀帝被弒,他絕食而死,終年七十二歲。司空圖成就主要在詩論,《二十四詩品》為不朽之作。《全唐詩》收詩三卷。
《華清宮》司空圖 翻譯、賞析和詩意
《華清宮》是唐代司空圖創作的一首詩詞。詩人以華清宮為背景,表達了帝國的富強和太平盛世的景象,同時也暗示了這一切的幕后是平民百姓辛勤努力的結果。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帝業山河固,離宮宴幸頻。
豈知驅戰馬,只是太平人。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從華清宮的壯麗景象入手,以帝業的繁榮穩固來開篇。詩人描繪了離宮宴幸的頻繁,表現了帝王的奢華生活和其中隱含的政治意義。然而,接下來的兩句卻顛覆了這種富庶景象的來源,詩人提出了一個疑問:帝王驅使馳騁的戰馬,其實只是依靠平民百姓的辛勤勞作和太平盛世帶來的安寧。這種對太平盛世幕后勞動人民的肯定,表達了詩人對平民百姓的關懷和體恤。
這首詩詞通過以華清宮為隱喻,揭示了唐代的宏偉王朝、太平盛世的背后所付出的努力。詩人以花明樓臺為象征,反映了帝王的奢侈生活和享樂主義,并暗示背后是平民百姓的艱辛勞動。詩人以驅使馳騁的戰馬來指代帝王,強調他們的奢侈生活是依靠平民百姓的勞動所得。整首詩詞表達了詩人對平民百姓的體恤和關懷,以及對帝國的富強和穩固的贊美。
總之,這首詩詞以生動的形象揭示了帝王的奢華生活背后由平民百姓辛勤努力所帶來的繁榮和太平盛世。詩人通過對太平盛世的贊美和對普通人民的體恤,表達了對平民百姓的關注和對國家繁榮的祝愿。這首詩詞既觸動人心,也反映了唐代社會的現實與價值觀念。
“離宮宴幸頻”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uá qīng gōng
華清宮
dì yè shān hé gù, lí gōng yàn xìng pín.
帝業山河固,離宮宴幸頻。
qǐ zhī qū zhàn mǎ, zhǐ shì tài píng rén.
豈知驅戰馬,只是太平人。
“離宮宴幸頻”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