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瀛舊侶稀”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蓬瀛舊侶稀”全詩
異香人不覺,殘夜鶴分飛。
朝會初元盛,蓬瀛舊侶稀。
瑤函真跡在,妖魅敢揚威。
作者簡介(司空圖)

司空圖(837~908)晚唐詩人、詩論家。字表圣,自號知非子,又號耐辱居士。祖籍臨淮(今安徽泗縣東南),自幼隨家遷居河中虞鄉(今山西永濟)。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年)應試,擢進士上第,天復四年(904年),朱全忠召為禮部尚書,司空圖佯裝老朽不任事,被放還。后梁開平二年(908年),唐哀帝被弒,他絕食而死,終年七十二歲。司空圖成就主要在詩論,《二十四詩品》為不朽之作。《全唐詩》收詩三卷。
《月下留丹灶》司空圖 翻譯、賞析和詩意
《月下留丹灶》是一首唐代詩歌,作者為司空圖。下面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月光下留守攝魂之地,
壇邊有一棵羽衣樹。
異香彌漫,人無感覺,
深夜中鶴鳥分飛去。
朝會初元時最熱鬧,
瑤瀛舊友鳳凰稀有。
神仙的遺韻還在延續,
邪魅莽莽,敢妄自尊。
詩意:
該詩描繪了一個幽靜的月夜景象,月光下的丹爐留著磨礪精神的地方。在這里,樹邊有一棵羽衣樹,發出了異香,吸引了無數人前來。但是,這些人卻沒有意識到香氣的存在,他們在深夜中安然入眠,鶴鳥遠離飛去。
這首詩也探討了人世間的盛衰之變。清晨的會議非常熱鬧,但一年之后,舊友和仙人鳳凰都稀有了。然而,這些神仙的韻味依然隨著時間在繼續,而邪惡的力量也敢于囂張。
賞析:
《月下留丹灶》通過描繪一個月夜的場景,展示了世間紛繁和人事變遷的主題。詩中的丹爐象征了修煉之地,而羽衣樹則代表了神秘和誘惑的力量。詩人通過這樣的描繪將讀者帶入一個幻想的世界。
整首詩凝練而富有意象感,通過詩人對月夜景象的描繪,勾起了讀者的遐想。詩人通過描寫香氣、鶴鳥和朝會等細節,展示了人事變遷的無常和時光的流逝。
詩中還出現了對仙人和邪魅的對比,仙人的韻味盡管減少了,但依然在延續,而邪魅則敢于揚威撒野。通過這種對比,詩人暗示了正義和邪惡、美好和丑惡之間的斗爭。
總的來說,這首詩以幽靜的月夜為背景,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意象感的運用,展示了人世間的變遷和對于紛繁世事的思考,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蓬瀛舊侶稀”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uè xià liú dān zào
月下留丹灶
yuè xià liú dān zào, tán biān shù yǔ yī.
月下留丹灶,壇邊樹羽衣。
yì xiāng rén bù jué, cán yè hè fēn fēi.
異香人不覺,殘夜鶴分飛。
cháo huì chū yuán shèng, péng yíng jiù lǚ xī.
朝會初元盛,蓬瀛舊侶稀。
yáo hán zhēn jī zài, yāo mèi gǎn yáng wēi.
瑤函真跡在,妖魅敢揚威。
“蓬瀛舊侶稀”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五微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