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人徒倚濟川舟”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楚人徒倚濟川舟”全詩
自向波間葬魚腹,楚人徒倚濟川舟。
分類:
《詠史詩·汨羅》胡曾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詠史詩·汨羅》
胡曾
襄王不用直臣籌,
放逐南來澤國秋。
自向波間葬魚腹,
楚人徒倚濟川舟。
詩詞中文譯文:
襄王不接納任何直臣的策略,
放逐來自南方的澤國秋。
他自己葬身在汨羅江的波濤中,
而楚人只能依靠小船渡過濟川河。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胡曾寫給襄王的詠史詩之一,描寫了襄王不珍惜直臣的忠告,最終導致了他自身的失敗和楚國的衰落。
首先,襄王不接受忠臣的建議,自作聰明地放逐了來自南方的澤國秋。這里的澤國秋指的是澤國的大臣秋瑾,他是個正直善良的人,給襄王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議,但襄王卻不信任他,將他放逐出境。
接著,詩中描繪了襄王的悲慘命運。他自己跳入了汨羅江的懷抱,躲避著追兵,最終被江水吞噬。汨羅江是湖南省的一條河流,它見證了襄王的不幸命運。襄王的自毀行為表明他不明智地對待了忠誠和珍貴的勸告。
最后,詩中描寫了楚人為了生存而搭乘小船渡過濟川河。濟川河是山西省的一條河流,楚人通過渡船渡過河流,逃離了面臨滅亡的楚國。這里的楚人代表了楚國的百姓,他們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來逃離戰亂和災難。
整首詩通過描述襄王的錯誤決策和楚國的困境,表達了對昔日國家榮光的悼念和對權謀政治的警示。它展示了歷史中的一個教訓:一個君王不應該輕視直臣的忠告,因為他們通常擁有睿智和卓越的智慧。這首詩借助詠史的形式,以簡潔而富有表現力的語言,傳達了深遠的思考和警醒。
“楚人徒倚濟川舟”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ǒng shǐ shī mì luó
詠史詩·汨羅
xiāng wáng bù yòng zhí chén chóu, fàng zhú nán lái zé guó qiū.
襄王不用直臣籌,放逐南來澤國秋。
zì xiàng bō jiān zàng yú fù, chǔ rén tú yǐ jì chuān zhōu.
自向波間葬魚腹,楚人徒倚濟川舟。
“楚人徒倚濟川舟”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