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尋之字見禪關”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路尋之字見禪關”全詩
晴卷風雷歸故壑,夜和猿鳥鎖寒山。
勢橫綠野蒼茫外,影落平湖瀲滟間。
師在西巖最高處,路尋之字見禪關。
分類:
作者簡介(方干)

方干(809—888)字雄飛,號玄英,睦州青溪(今淳安)人。擅長律詩,清潤小巧,且多警句。其詩有的反映社會動亂,同情人民疾苦;有的抒發懷才不遇,求名未遂的感懷。文德元年(888年),方干客死會稽,歸葬桐江。門人相與論德,謚曰“玄英先生”,并搜集他的遺詩370余篇,編成《方干詩集》傳世。《全唐詩》編有方干詩6卷348篇。宋景佑年間,范仲淹守睦州,繪方干像于嚴陵祠配享。
《題應天寺上方兼呈謙上人》方干 翻譯、賞析和詩意
題名“應天寺上方兼呈謙上人”,是方干題寺上方所作,所題之地應在寺上眾樓及塔之上。當然可能是對塔上上方的一種修辭說法。"兼呈謙上人"意即與人共呈與佛陀一致的心志和獻身精神。
方干是唐朝末期的史學家、文學家。這首題幢詩也可稱為“謝幡”詩。
此詩寫了宏闊的天地場景,形高別致的山峰,以刁斗的峰壁和一道丹練渾然相通,描摹了天勢和地形結合的山水景色,以震撼人心的場景描繪了他一生追尋道路的艱難險阻之旅。
詩人利用駢偶的藝術手法,分別寫出天地和人生的美妙。在寫天地之美時,以筆勢極豪邁,以山勢、霽月和鳥鳴等生動描繪,以形象生動的手法,展示了自然美的神奇與超越性。在寫人生之美時,以人與天地對應的意象來寫,使人愈加感類的意境。不只是形容那不易在無名峰冷僻宜人之處地來尋師基,解釋了點智慧者怎么樣乘虛而入,親近真理,而方干在詩中使用了巧妙的打字游戲,輾轉通筆意,給讀者留下更多的聰明和意識的余地。
“路尋之字見禪關”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í yìng tiān sì shàng fāng jiān chéng qiān shàng rén
題應天寺上方兼呈謙上人
zhōng tiān zuò wò jiàn rén huán, qiào shí chuí téng bù yì pān.
中天坐臥見人寰,峭石垂藤不易攀。
qíng juǎn fēng léi guī gù hè,
晴卷風雷歸故壑,
yè hé yuán niǎo suǒ hán shān.
夜和猿鳥鎖寒山。
shì héng lǜ yě cāng máng wài, yǐng luò píng hú liàn yàn jiān.
勢橫綠野蒼茫外,影落平湖瀲滟間。
shī zài xī yán zuì gāo chù, lù xún zhī zì jiàn chán guān.
師在西巖最高處,路尋之字見禪關。
“路尋之字見禪關”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五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