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緣精妙過流輩”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不緣精妙過流輩”全詩
不緣精妙過流輩,爭得江南別有名。
分類:
作者簡介(方干)

方干(809—888)字雄飛,號玄英,睦州青溪(今淳安)人。擅長律詩,清潤小巧,且多警句。其詩有的反映社會動亂,同情人民疾苦;有的抒發懷才不遇,求名未遂的感懷。文德元年(888年),方干客死會稽,歸葬桐江。門人相與論德,謚曰“玄英先生”,并搜集他的遺詩370余篇,編成《方干詩集》傳世。《全唐詩》編有方干詩6卷348篇。宋景佑年間,范仲淹守睦州,繪方干像于嚴陵祠配享。
《失題》方干 翻譯、賞析和詩意
《失題》,唐代方干所作,詩歌如下:
十六聲中運手輕,
一聲聲似自然聲。
不緣精妙過流輩,
爭得江南別有名。
譯文:
用手靈巧地演奏著十六種不同的音調,
每一種音調都仿佛是自然的聲音。
不因精妙超越同輩而引起注意,
卻在江南樂壇贏得了獨特的聲名。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音樂為題材,表達了作者對自己音樂才能的覺醒和自豪感。詩中的“十六聲”指的是古代樂器琴的六種基本音調,而“運手輕”則表示作者演奏琴時技巧嫻熟、自如自然。作者將琴聲形容為“一聲聲似自然聲”,暗示了琴聲純粹、動人和和諧的特點。
然而,盡管作者的琴藝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認可,但他覺得自己的作品尚未達到超越同輩的精妙境界。他認為自己的琴藝雖然有一定的名氣,但并沒有在樂壇中引起太大的關注。這里的“不緣精妙過流輩”,表達了作者對自己水平的謙虛態度。
最后兩句“爭得江南別有名”,表明盡管作者的琴藝在大眾中并不廣為人知,但在江南地區卻有一定的聲望和名氣。這里的“爭得”顯示了作者并不是憑借刻意爭奪而獲得琴藝的聲名,而是在平淡的生活中通過一絲不茍的琴藝和對音樂的熱愛逐漸積累起來的。
整首詩抒發了作者對音樂才能的自信和對樂壇的理解與反思。它讓人感受到了一種平和而深沉的情感,同時也傳遞出追求卓越和獨特的藝術境界的渴望。
“不緣精妙過流輩”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ī tí
失題
shí liù shēng zhōng yùn shǒu qīng, yī shēng shēng shì zì rán shēng.
十六聲中運手輕,一聲聲似自然聲。
bù yuán jīng miào guò liú bèi, zhēng de jiāng nán bié yǒu míng.
不緣精妙過流輩,爭得江南別有名。
“不緣精妙過流輩”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一隊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