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代精靈人不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六代精靈人不見”全詩
棲雁遠驚沽酒火,亂鴉高避落帆風。
地銷王氣波聲急,山帶秋陰樹影空。
六代精靈人不見,思量應在月明中。
分類:
作者簡介(羅隱)

羅隱(833-909),字昭諫,新城(今浙江富陽市新登鎮)人,唐代詩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師,應進士試,歷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編其文為《讒書》,益為統治階級所憎惡,所以羅袞贈詩說:“讒書雖勝一名休”。后來又斷斷續續考了幾年,總共考了十多次,自稱“十二三年就試期”,最終還是鎩羽而歸,史稱“十上不第”。黃巢起義后,避亂隱居九華山,光啟三年(公元887年),55歲時歸鄉依吳越王錢镠,歷任錢塘令、司勛郎中、給事中等職。公元909年(五代后梁開平三年)去世,享年77歲。
《金陵夜泊》羅隱 翻譯、賞析和詩意
《金陵夜泊》是唐代詩人羅隱創作的一首詩。這首詩以金陵(現南京)的夜景為背景,描繪了一個安靜而凄涼的夜晚。詩人通過描寫城市的景物和自然的變化表達了對往事和歷史的思量。
詩中的“冷煙輕淡傍衰叢”描述了深夜中的金陵,煙霧輕淡,似乎與蕭瑟的景色融為一體。接著,“此夕秦淮駐斷蓬”,秦淮河的景色如同無力停留在這片凄涼之地。這兩句描述了金陵的景物和氣氛。
接下來的兩句詩“棲雁遠驚沽酒火,亂鴉高避落帆風”描繪了夜晚的動態。秋天的風中,想安靜棲息的鳥類被沽酒的火光所驚動,而烏鴉則在風中高高飛起。
詩的后半部分,“地銷王氣波聲急,山帶秋陰樹影空”表達了對歷史的思念。金陵曾經是六朝古都,然而六朝的輝煌已經不見,只有波濤和秋陰中的空虛。
最后兩句“六代精靈人不見,思量應在月明中”是詩人對歷史的思考。詩人想起了金陵的光輝過去,但那些精靈般的人們已經離開了。詩人把思考歷史的時刻與明月相聯系,表達出對歷史的思念和追問。
這首詩以優美的詞句和細膩的描寫展現了作者對金陵夜晚景色的感受和對歷史的思念。詩人運用形象的描寫方式,將夜晚的寂靜和歷史的變遷融為一體,營造出一種寂寞而凄涼的美感。這首詩給人一種思索和回憶的感覺,體現了唐代詩歌的特點。
“六代精靈人不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īn líng yè pō
金陵夜泊
lěng yān qīng dàn bàng shuāi cóng, cǐ xī qín huái zhù duàn péng.
冷煙輕淡傍衰叢,此夕秦淮駐斷蓬。
qī yàn yuǎn jīng gū jiǔ huǒ,
棲雁遠驚沽酒火,
luàn yā gāo bì luò fān fēng.
亂鴉高避落帆風。
dì xiāo wáng qì bō shēng jí, shān dài qiū yīn shù yǐng kōng.
地銷王氣波聲急,山帶秋陰樹影空。
liù dài jīng líng rén bú jiàn, sī liang yīng zài yuè míng zhōng.
六代精靈人不見,思量應在月明中。
“六代精靈人不見”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五潸 (仄韻) 去聲十七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