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悲時漸薄”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所悲時漸薄”全詩
在省曾批敕,中臺肯避權。
所悲時漸薄,共賀道由全。
賣與清平代,相兼直幾錢。
分類:
作者簡介(羅隱)

羅隱(833-909),字昭諫,新城(今浙江富陽市新登鎮)人,唐代詩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師,應進士試,歷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編其文為《讒書》,益為統治階級所憎惡,所以羅袞贈詩說:“讒書雖勝一名休”。后來又斷斷續續考了幾年,總共考了十多次,自稱“十二三年就試期”,最終還是鎩羽而歸,史稱“十上不第”。黃巢起義后,避亂隱居九華山,光啟三年(公元887年),55歲時歸鄉依吳越王錢镠,歷任錢塘令、司勛郎中、給事中等職。公元909年(五代后梁開平三年)去世,享年77歲。
《送李右丞分司》羅隱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送李右丞分司》
分漕得洛川,讜議更昭然。
在省曾批敕,中臺肯避權。
所悲時漸薄,共賀道由全。
賣與清平代,相兼直幾錢。
中文譯文:
分派掌管漕運至洛陽,智謀更顯明晰。
曾在朝堂上批示皇命,在中央政務中能回避權謀。
痛惜時機漸漸消逝,共慶李道由的政績。
終賣于平和代表,成為公正而微不足道的官僚。
詩意和賞析:
《送李右丞分司》是唐代羅隱寫給李道由的送別詩。李道由是唐代末年的名臣,他在洛陽擔任分司一職,負責管理漕運(國家物資貿易運輸)。這首詩送別了李道由離任,表達了詩人羅隱對他的羨慕和欽佩之情。
詩中通過描述李道由在政務方面的聰明才智和善于回避權謀,以及他的政治成就,表達了詩人對李道由的敬意和祝賀。同時,詩人也表達了自己對時光流逝的感慨和對平凡官僚的慶幸之情。
這首詩從表面上看,是一首簡約而純粹的送別詩。但在這首詩中,詩人通過簡潔的語言和對細節的塑造,展示了他對李道由的深入了解和對他才干的贊譽。整首詩流露出淡淡的向往和對正直的追求,以及對平凡生活的關注。
總之,這首詩通過描述李道由的政績和人品,表達了詩人對他的敬仰和羨慕之情,同時也反映了對平凡生活的思考和向往。
“所悲時漸薄”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lǐ yòu chéng fēn sī
送李右丞分司
fēn cáo dé luò chuān, dǎng yì gèng zhāo rán.
分漕得洛川,讜議更昭然。
zài shěng céng pī chì, zhōng tái kěn bì quán.
在省曾批敕,中臺肯避權。
suǒ bēi shí jiàn báo, gòng hè dào yóu quán.
所悲時漸薄,共賀道由全。
mài yǔ qīng píng dài, xiāng jiān zhí jǐ qián.
賣與清平代,相兼直幾錢。
“所悲時漸薄”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
韻腳:(仄韻) 入聲十藥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