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謝佯狂吳道士”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為謝佯狂吳道士”全詩
別后幾回思會面,到來相見似前生。
久居竹蓋知勤苦,舊業蓮峰想變更。
為謝佯狂吳道士,耳中時有鐵船聲。
分類:
作者簡介(羅隱)

羅隱(833-909),字昭諫,新城(今浙江富陽市新登鎮)人,唐代詩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師,應進士試,歷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編其文為《讒書》,益為統治階級所憎惡,所以羅袞贈詩說:“讒書雖勝一名休”。后來又斷斷續續考了幾年,總共考了十多次,自稱“十二三年就試期”,最終還是鎩羽而歸,史稱“十上不第”。黃巢起義后,避亂隱居九華山,光啟三年(公元887年),55歲時歸鄉依吳越王錢镠,歷任錢塘令、司勛郎中、給事中等職。公元909年(五代后梁開平三年)去世,享年77歲。
《送楊煉師卻歸貞浩巖》羅隱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楊煉師卻歸貞浩巖》中文譯文:
宦途無意再拼搏,
回歸東南信步行。
多次別后思相見,
相逢如是前世情。
久居竹亭悟辛勞,
舊業蓮峰心欲更。
為感謝佯狂吳道士,
時常耳聞鐵船聲。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述了送別楊煉師歸貞浩巖的情景,同時也展示了詩人自己的心境和思考。
第一句“宦途無意再拼搏”,表達了詩人不再對官場有任何追求和期望,他選擇回歸東南自由自在地生活。
第二句“回歸東南信步行”,描繪了詩人離開宦途后的輕松自在,他可以任意行走,自由自在地生活。
第三句“多次別后思相見”,表達了詩人對楊煉師的思念之情,他們曾經多次分別,這次又要分別,想念相見的時刻。
第四句“相逢如是前世情”,表達了詩人和楊煉師之間的深厚情感,他們的相逢像是前世注定的。
第五句“久居竹亭悟辛勞”,詩人在東南生活已久,在竹亭中悟得了人生的辛勞和艱難。
第六句“舊業蓮峰心欲更”,詩人思考著是否改變過去的生活方式,追求更高的境界。
第七句“為感謝佯狂吳道士”,詩人感謝了吳道士,道士可能給他一種啟迪或者是幫助,盡管他是佯狂的。
最后一句“時常耳聞鐵船聲”,表達了詩人居住在東南后常常能夠聽到鐵船的聲音,這也是他自由自在生活的一種象征。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種種離愁別恨和對自由生活的向往,同時也表達了對友人楊煉師的感激和思念之情。通過描寫自己的心境和對東南生活的展望,詩人抒發了個人的情感和思考,給讀者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為謝佯狂吳道士”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yáng liàn shī què guī zhēn hào yán
送楊煉師卻歸貞浩巖
huàn tú bù fù gèng jīng yíng, guī qù dōng nán rèn yì xíng.
宦途不復更經營,歸去東南任意行。
bié hòu jǐ huí sī huì miàn,
別后幾回思會面,
dào lái xiāng jiàn shì qián shēng.
到來相見似前生。
jiǔ jū zhú gài zhī qín kǔ, jiù yè lián fēng xiǎng biàn gēng.
久居竹蓋知勤苦,舊業蓮峰想變更。
wèi xiè yáng kuáng wú dào shì, ěr zhōng shí yǒu tiě chuán shēng.
為謝佯狂吳道士,耳中時有鐵船聲。
“為謝佯狂吳道士”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四紙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