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門生路兩相忘”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死門生路兩相忘”全詩
惟有馬當山上客,死門生路兩相忘。
作者簡介(羅隱)

羅隱(833-909),字昭諫,新城(今浙江富陽市新登鎮)人,唐代詩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師,應進士試,歷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編其文為《讒書》,益為統治階級所憎惡,所以羅袞贈詩說:“讒書雖勝一名休”。后來又斷斷續續考了幾年,總共考了十多次,自稱“十二三年就試期”,最終還是鎩羽而歸,史稱“十上不第”。黃巢起義后,避亂隱居九華山,光啟三年(公元887年),55歲時歸鄉依吳越王錢镠,歷任錢塘令、司勛郎中、給事中等職。公元909年(五代后梁開平三年)去世,享年77歲。
《贈無相禪師》羅隱 翻譯、賞析和詩意
《贈無相禪師》是唐代羅隱創作的一首詩詞。該詩描述了禪宗思想,表達了對世俗繁忙生活的擔憂和對超脫塵世煩惱的向往。
中文譯文:
人人都在說追求名利只是空虛,心里卻陷于市井紛擾。
唯有這位客人住在馬當山上,對生死和凡俗已經忘卻。
詩意:
這首詩以對比的手法,展示了羅隱對塵世繁忙生活的批判和對禪宗的崇敬。詩中的“人人盡道事空王,心里忙于市井忙”揭示了世俗人們對功名利祿追逐的焦慮和虛無。而“馬當山上客”則象征著一位修行禪宗的僧人,通過超脫塵世的境界,忘卻生死和凡俗煩惱。
賞析:
《贈無相禪師》是一首立意深邃的詩詞。通過對世俗生活和禪宗修行的對比描繪,羅隱呈現了現實與理想的矛盾。他以“人人盡道事空王,心里忙于市井忙”來指責世俗追求和功利主義,并通過“馬當山上客”來表達對修行者的向往和崇敬。整首詩通過簡潔而精準的語言和對比的手法,傳達了詩人對現實困擾的痛苦和對超越塵世束縛的追求。這首詩充滿了哲理意味,啟發人們反思生活的真正價值和意義。
“死門生路兩相忘”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èng wú xiāng chán shī
贈無相禪師
rén rén jǐn dào shì kōng wáng, xīn lǐ máng yú shì jǐng máng.
人人盡道事空王,心里忙于市井忙。
wéi yǒu mǎ dāng shān shàng kè, sǐ mén shēng lù liǎng xiāng wàng.
惟有馬當山上客,死門生路兩相忘。
“死門生路兩相忘”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仄韻) 去聲二十三漾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