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還是負深功”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布衣還是負深功”全詩
寡妻稚女俱堪恨,卻把馀杯奠蒯通。
分類:
作者簡介(羅隱)

羅隱(833-909),字昭諫,新城(今浙江富陽市新登鎮)人,唐代詩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師,應進士試,歷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編其文為《讒書》,益為統治階級所憎惡,所以羅袞贈詩說:“讒書雖勝一名休”。后來又斷斷續續考了幾年,總共考了十多次,自稱“十二三年就試期”,最終還是鎩羽而歸,史稱“十上不第”。黃巢起義后,避亂隱居九華山,光啟三年(公元887年),55歲時歸鄉依吳越王錢镠,歷任錢塘令、司勛郎中、給事中等職。公元909年(五代后梁開平三年)去世,享年77歲。
《韓信廟》羅隱 翻譯、賞析和詩意
《韓信廟》是唐代詩人羅隱創作的一首詩,寫的是對歷史人物韓信的贊頌和反思。
詩中描述了韓信作為秦朝名將的輝煌事跡,從剪除項羽的勢力到建立自己的秦國勢力。然而,他最終仍然身穿平民布衣,一直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和地位。作者通過描述韓信寡妻和幼女的悲傷和遺憾,突顯了韓信功績無法得到應有的贊揚和認可的悲憤之情。
最后一句“卻把馀杯奠蒯通”,則是韓信將剩下的酒杯敬給蒯通,蒯通是韓信的得力助手,也是唐代發明家之一。
這首詩通過對歷史人物的審視,表達了作者對韓信不被珍視和肯定這一現狀的反思和揭示。它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韓信的敬仰和對他輝煌事跡的贊美。
中文譯文:
剪除項羽,移動秦國勢力自成一派,
雖然身著布衣仍負有巨大的功勞。
寡妻和幼女都深感懊悔和遺憾,
卻將剩下的酒杯敬給蒯通。
詩意和賞析:
《韓信廟》通過對歷史人物韓信的贊頌和反思,表達了作者對他功績無法得到應有贊揚和認可的悲憤之情。韓信作為一個從剪除項羽勢力到建立自己勢力的英雄人物,卻始終沒有得到他應有的尊重和地位。詩中描述了他的寡妻和幼女的遺憾和悲傷,突顯了韓信輝煌事跡無法得到應有贊揚和認可。最后一句描述了韓信酒杯敬給蒯通,表達了他對得力助手的感激之情。
這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描繪了歷史上的偉大人物和他功績被埋沒的悲壯場景。通過反思歷史,作者呼吁人們對功勛人物給予更多的承認和尊重。此外,詩中的情感也讓人產生共鳴,思考個人的價值和對社會的貢獻是否得到適當的贊揚和認可。
總之,《韓信廟》是一首具有深刻內涵和情感的詩,通過對歷史人物的贊頌和反思,表達了對被埋沒功績和未能得到應有贊揚的反思和悲憤之情。
“布衣還是負深功”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án xìn miào
韓信廟
jiǎn xiàng yí qín shì zì xióng, bù yī hái shì fù shēn gōng.
剪項移秦勢自雄,布衣還是負深功。
guǎ qī zhì nǚ jù kān hèn, què bǎ yú bēi diàn kuǎi tōng.
寡妻稚女俱堪恨,卻把馀杯奠蒯通。
“布衣還是負深功”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