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清陰逼座隅”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已有清陰逼座隅”全詩
陵遷谷變須高節,莫向人間作大夫。
分類:
作者簡介(羅隱)

羅隱(833-909),字昭諫,新城(今浙江富陽市新登鎮)人,唐代詩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師,應進士試,歷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編其文為《讒書》,益為統治階級所憎惡,所以羅袞贈詩說:“讒書雖勝一名休”。后來又斷斷續續考了幾年,總共考了十多次,自稱“十二三年就試期”,最終還是鎩羽而歸,史稱“十上不第”。黃巢起義后,避亂隱居九華山,光啟三年(公元887年),55歲時歸鄉依吳越王錢镠,歷任錢塘令、司勛郎中、給事中等職。公元909年(五代后梁開平三年)去世,享年77歲。
《小松》羅隱 翻譯、賞析和詩意
《小松》
已有清陰逼座隅,
愛聲仙客肯過無。
陵遷谷變須高節,
莫向人間作大夫。
譯文:
已經有清涼的陰影逼近了我的座位,
喜歡音樂的仙客愿意過來嗎?
墓地遷移,山谷變化,需要堅守高尚的品德,
不要在人間做個沒用的人。
詩意:
這首詩以自然景觀中的小松樹為主題,表達了一種渴望高貴和追求深邃的情感。詩人通過描述清涼的陰影和仙客的喜愛,暗示了小松樹有著高尚而珍貴的品質,象征人們應當追求高尚的品德和真理。詩中的墓地遷移和山谷變化的描繪,強調了物是人非的無常,詩人呼吁讀者不要沉迷于塵世的功名利祿,而是要追求內心的高尚和真實。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深刻的哲理。通過描述小松樹的清涼和仙客的喜愛,詩人把小松樹比喻為高尚的品德和追求真理的象征,暗示了人們應當追求高尚的品質和遠離世俗的功利心態。墓地遷移和山谷變化的描繪,以及最后一句“莫向人間作大夫”,則提醒讀者時刻保持崇高的品德,不要沉迷于名利并追求虛榮和功名。整首詩簡潔而富有哲理,給人以啟示和警示,引發讀者對人生意義和價值的思考。
“已有清陰逼座隅”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iǎo sōng
小松
yǐ yǒu qīng yīn bī zuò yú, ài shēng xiān kè kěn guò wú.
已有清陰逼座隅,愛聲仙客肯過無。
líng qiān gǔ biàn xū gāo jié, mò xiàng rén jiàn zuò dài fū.
陵遷谷變須高節,莫向人間作大夫。
“已有清陰逼座隅”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七虞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