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日拋塵土”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他日拋塵土”全詩
境勝堪長往,時危喜暫安。
洞連滄海闊,山擁赤城寒。
他日拋塵土,因君擬煉丹。
分類:
作者簡介(羅隱)

羅隱(833-909),字昭諫,新城(今浙江富陽市新登鎮)人,唐代詩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師,應進士試,歷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編其文為《讒書》,益為統治階級所憎惡,所以羅袞贈詩說:“讒書雖勝一名休”。后來又斷斷續續考了幾年,總共考了十多次,自稱“十二三年就試期”,最終還是鎩羽而歸,史稱“十上不第”。黃巢起義后,避亂隱居九華山,光啟三年(公元887年),55歲時歸鄉依吳越王錢镠,歷任錢塘令、司勛郎中、給事中等職。公元909年(五代后梁開平三年)去世,享年77歲。
《寄剡縣主簿》羅隱 翻譯、賞析和詩意
寄剡縣主簿
金庭養真地,珠篆會稽官。
境勝堪長往,時危喜暫安。
洞連滄海闊,山擁赤城寒。
他日拋塵土,因君擬煉丹。
中文譯文:
寄給剡縣主簿
在金庭養真的地方,有一位官員,聚集了眾多才子。
這里的環境優美,值得長途旅行,而在動蕩的時代,暫時的安寧是值得慶幸的。
洞穴連通著遼闊的海洋,群山環繞著寒冷的赤城。
將來的某一天,我會離開塵世,因為你而追求煉丹之道。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羅隱寄給剡縣主簿的一首詩信。詩人通過形象地描繪了金庭(養道之地)、珠篆(會稽名士)以及洞穴連通海洋、山脈環繞著赤城等景象,表達了他對這個地方的喜愛和向往之情。然而,詩中也透露出時代的動蕩和不穩定,詩人對于暫時的安寧感到慶幸。最后兩句可以理解為詩人將來離開現世,在主簿的影響下,追求煉丹之道的想象。
整首詩以描寫自然景觀為主,表達了詩人對于這個地方的喜愛和向往之情,同時也流露出對于現實不安定的憂慮和尋求安穩的渴望。詩人通過描繪金庭的養道之地和珠篆的會稽名士,將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融為一體,展示了詩人對于美好境洞的憧憬和追求煉丹的理想。整首詩以寫景為主,表達了詩人對于理想境地的向往和追求,同時也反映了他對于當前時局的不安和對于短暫安寧的珍惜。這首詩詞簡潔而意境深遠,通過自然景觀的描繪,傳達了詩人的情感和理想,展現了他對于現實和理想的思考。
“他日拋塵土”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 shàn xiàn zhǔ bù
寄剡縣主簿
jīn tíng yǎng zhēn dì, zhū zhuàn kuài jī guān.
金庭養真地,珠篆會稽官。
jìng shèng kān zhǎng wǎng, shí wēi xǐ zàn ān.
境勝堪長往,時危喜暫安。
dòng lián cāng hǎi kuò, shān yōng chì chéng hán.
洞連滄海闊,山擁赤城寒。
tā rì pāo chén tǔ, yīn jūn nǐ liàn dān.
他日拋塵土,因君擬煉丹。
“他日拋塵土”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七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