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有葫蘆河畔人”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亦有葫蘆河畔人”全詩
須知風月千檣下,亦有葫蘆河畔人。
分類:
作者簡介(鄭谷)

鄭谷(約851~910)唐朝末期著名詩人。字守愚,漢族,江西宜春市袁州區人。僖宗時進士,官都官郎中,人稱鄭都官。又以《鷓鴣詩》得名,人稱鄭鷓鴣。其詩多寫景詠物之作,表現士大夫的閑情逸致。風格清新通俗,但流于淺率。曾與許裳、張喬等唱和往還,號“芳林十哲”。原有集,已散佚,存《云臺編》。
《江宿聞蘆管(商船小童善吹)》鄭谷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江宿聞蘆管(商船小童善吹)》
朝代:唐代
作者:鄭谷
商船小童善吹河,凄涼江夜滿蘆萁。
自知風月阻丹檣,何事還從葫蘆辭。
中文譯文:
商船上的小童善于吹奏悲美的曲調,在江邊的夜晚,凄涼的景象滿是蘆葦。他明白風景和月色阻止了商船的航行,不離開葫蘆河畔,他為何要做這樣的選擇呢?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商船上的小童悲涼的情境。在江邊的夜晚,孤寂的景象與童聲的吹奏相互映襯,強調了寂靜中的凄涼。詩中提到了“風月”和“葫蘆”,暗示了小童因為風景和月色的誘惑而舍棄了商船的航行,選擇留在葫蘆河畔。這種選擇具有一定的象征意義,可能揭示了小童對詩人而言的不同尋常之處。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凄涼的景象和小童的吹奏,將讀者帶入了一個安靜而憂郁的氛圍中。詩人用簡潔而含蓄的文字,表達出商船小童的境遇以及他為何選擇留在葫蘆河畔的疑問。整首詩詞給人一種深沉的感受,讓人對小童的選擇產生思考。此外,詩中的蘆葦和葫蘆的形象也給人帶來一種自然和樸素的感受。整體而言,此詩雖短,卻別有一番意味,值得細細品味。
“亦有葫蘆河畔人”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iāng sù wén lú guǎn shāng chuán xiǎo tóng shàn chuī
江宿聞蘆管(商船小童善吹)
sāi qū qī qīng chǔ shuǐ bīn, shēng shēng chuī chū là méi chūn.
塞曲凄清楚水濱,聲聲吹出落梅春。
xū zhī fēng yuè qiān qiáng xià, yì yǒu hú lú hé pàn rén.
須知風月千檣下,亦有葫蘆河畔人。
“亦有葫蘆河畔人”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平韻) 下平十二侵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