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愁腸已斷”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春愁腸已斷”出自唐代鄭谷的《嘉陵》,
詩句共5個字,詩句拼音為:chūn chóu cháng yǐ duàn,詩句平仄:平平平仄仄。
“春愁腸已斷”全詩
《嘉陵》
細雨濕萋萋,人稀江日西。
春愁腸已斷,不在子規啼。
春愁腸已斷,不在子規啼。
分類:
作者簡介(鄭谷)

鄭谷(約851~910)唐朝末期著名詩人。字守愚,漢族,江西宜春市袁州區人。僖宗時進士,官都官郎中,人稱鄭都官。又以《鷓鴣詩》得名,人稱鄭鷓鴣。其詩多寫景詠物之作,表現士大夫的閑情逸致。風格清新通俗,但流于淺率。曾與許裳、張喬等唱和往還,號“芳林十哲”。原有集,已散佚,存《云臺編》。
《嘉陵》鄭谷 翻譯、賞析和詩意
《嘉陵》是唐代詩人鄭谷創作的一首詩詞,表達了詩人對春天的思念和對離鄉別井的感傷之情。
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細雨濕萋萋,
微雨淋濕了新綠,
人稀江日西。
江邊人很少,太陽已經西斜。
春愁腸已斷,
春天的憂傷如長腸似斷,
不在子規啼。
再也不聽見黃鸝的啼鳴。
詩詞通過描繪雨天的景色,表達了詩人對春天的思念和對離鄉別井的感傷之情。細雨濕萋萋,微雨淋濕了新綠,給人一種春天的濕潤和清新的感覺。人稀江日西,江邊人很少,太陽已經西斜,表達了詩人寂寞的心境和對故鄉的思念。春愁腸已斷,詩人對春天的思念和離別的痛苦感慨之情溢于言表。不在子規啼,詩人再也聽不到黃鸝的啼鳴,表示他已經離開了熟悉的環境,心中充滿著失落和思念之情。
總體上,這首詩詞通過細膩而緊湊的語言描繪了一個春雨的凄涼場景,反映了詩人在異鄉流亡的孤獨和思鄉之情,寄托了詩人對故鄉和親人的無盡思念之情。
“春愁腸已斷”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iā líng
嘉陵
xì yǔ shī qī qī, rén xī jiāng rì xī.
細雨濕萋萋,人稀江日西。
chūn chóu cháng yǐ duàn, bù zài zǐ guī tí.
春愁腸已斷,不在子規啼。
“春愁腸已斷”平仄韻腳
拼音:chūn chóu cháng yǐ duàn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四旱 (仄韻) 去聲十五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四旱 (仄韻) 去聲十五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
“春愁腸已斷”的相關詩句
“春愁腸已斷”的關聯詩句
網友評論
* “春愁腸已斷”的意思和全詩出處介紹,以及全詩翻譯和賞析,“春愁腸已斷”出自鄭谷的 《嘉陵》,還提供了該詩句的全詩全文、翻譯、賞析、譯文以及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