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柘枝鼓振紅英綻”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柘枝鼓振紅英綻”全詩
春風愛惜未放開,柘枝鼓振紅英綻。
分類:
作者簡介(鄭谷)

鄭谷(約851~910)唐朝末期著名詩人。字守愚,漢族,江西宜春市袁州區人。僖宗時進士,官都官郎中,人稱鄭都官。又以《鷓鴣詩》得名,人稱鄭鷓鴣。其詩多寫景詠物之作,表現士大夫的閑情逸致。風格清新通俗,但流于淺率。曾與許裳、張喬等唱和往還,號“芳林十哲”。原有集,已散佚,存《云臺編》。
《牡丹》鄭谷 翻譯、賞析和詩意
《牡丹》是唐代詩人鄭谷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春日畫堂中牡丹綻放的景象。
詩中,簾卷起,畫堂中的宴會開始了。簾子后面的牡丹含著香氣,籠罩在細霧之中,充滿了濃濃的情感。春風輕輕吹拂著牡丹,宛如一個愛人未放開懷抱的樣子,牡丹緊閉著花苞,等待時機的到來。而柘枝輕輕拍打著鼓點,紅色的花瓣在悄悄綻放。
這首詩詞傳達了一種春日畫堂的宴會氛圍和牡丹的美麗、高貴之感。通過對細節的描寫,表達了人們對春天的期待、對美好事物的贊美和渴望。同時,這首詩詞也呈現了一種平和、寧靜的生活態度。
譯文如下:
畫堂簾卷張清宴,
The palace hall curtain rises, a feast is prepared,
含香帶霧情無限。
With fragrance and mist, boundless affection.
春風愛惜未放開,
The spring breeze cares, yet not fully opened,
柘枝鼓振紅英綻。
The jujube branches beat, red petals bloom.
這首詩詞通過對牡丹的描寫,展現了春日的喜慶和美好。牡丹象征著富貴和美麗,它的綻放如同宴會的開幕,而畫堂中的宴會則是人們慶祝春天的到來。作者將牡丹融入到了春日畫堂的景象中,使其成為整幅畫面的一部分,表達了對美的追求和欣賞之情。通過細致入微的描寫,讓讀者感受到了春天的溫暖、生機和喜悅。
這首詩詞雖然篇幅短小,但通過婉約的筆觸,展現了作者對自然景物的獨特感悟,以及對美的追求和贊美之情。讀者在品讀詩詞時,可以感受到作者對春天和牡丹的熱愛,同時也可以感受到一種內心寧靜的平和之意。這種平和而細膩的情感,讓人心生愉悅,同時也讓人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充滿了希望和向往。
“柘枝鼓振紅英綻”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mǔ dān
牡丹
huà táng lián juǎn zhāng qīng yàn, hán xiāng dài wù qíng wú xiàn.
畫堂簾卷張清宴,含香帶霧情無限。
chūn fēng ài xī wèi fàng kāi, zhè zhī gǔ zhèn hóng yīng zhàn.
春風愛惜未放開,柘枝鼓振紅英綻。
“柘枝鼓振紅英綻”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六諫 (仄韻) 去聲十七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