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不到人寰”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恐不到人寰”全詩
從來無住處,此去向何山。
片石樹陰下,斜陽潭影間。
請師留偈別,恐不到人寰。
分類:
作者簡介(杜荀鶴)

杜荀鶴(846~904),唐代詩人。字彥之,號九華山人。漢族,池州石埭(今安徽石臺)人。大順進士,以詩名,自成一家,尤長于宮詞。官至翰學士知制造。大順二年,第一人擢第,復還舊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學士、主客員外郎、知制誥。恃勢侮易縉紳,眾怒,欲殺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為《唐風集》十卷,今編詩三卷。事跡見孫光憲《北夢瑣言》、何光遠《鑒誡錄》、《舊五代史·梁書》本傳、《唐詩紀事》及《唐才子傳》。
《送僧》杜荀鶴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中文譯文:送別僧人
道已經修得差不多,說閑話也閑。從來沒有固定的住所,這次你要去哪座山。巖石下的樹蔭,斜陽映照著水潭。請師傅留下一首偈語,恐怕無法傳到人間。
詩意:這首詩是杜荀鶴送別一位僧人的作品。詩人對修行道路的理解已經趨于成熟,對于瑣碎的言語已不再關注。詩中描述了僧人無常遷移的生活狀態,他不斷地去不同的山林中修行。最后,詩人請求僧人留下一首偈語,但他擔憂這偈語會不會傳到人間。
賞析:本詩以自然景物的描繪,折射出詩人對修行和世俗之間的矛盾與思考。通過描寫片石樹陰下和斜陽潭影間的景色,展現了僧人在離開后令人向往的安靜與寧靜。最后一句“請師留偈別,恐不到人寰”表達了詩人對僧人修行境地的敬重與畏懼,也映照出離開世俗后的僧人將會進入一個幾近超脫塵俗的境地。整首詩意境深遠,有閑逸的意味,表達了對生活的思考和對修行的贊美。
“恐不到人寰”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sēng
送僧
dào le yì wèi liǎo, yán xián jīn qiě xián.
道了亦未了,言閑今且閑。
cóng lái wú zhù chù, cǐ qù xiàng hé shān.
從來無住處,此去向何山。
piàn shí shù yīn xià, xié yáng tán yǐng jiān.
片石樹陰下,斜陽潭影間。
qǐng shī liú jì bié, kǒng bú dào rén huán.
請師留偈別,恐不到人寰。
“恐不到人寰”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五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