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謾道強親堪倚賴”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謾道強親堪倚賴”全詩
紅杏園中終擬醉,白云山下懶歸耕。
題橋每念相如志,佩印當期季子榮。
謾道強親堪倚賴,到頭須是有前程。
作者簡介(杜荀鶴)

杜荀鶴(846~904),唐代詩人。字彥之,號九華山人。漢族,池州石埭(今安徽石臺)人。大順進士,以詩名,自成一家,尤長于宮詞。官至翰學士知制造。大順二年,第一人擢第,復還舊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學士、主客員外郎、知制誥。恃勢侮易縉紳,眾怒,欲殺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為《唐風集》十卷,今編詩三卷。事跡見孫光憲《北夢瑣言》、何光遠《鑒誡錄》、《舊五代史·梁書》本傳、《唐詩紀事》及《唐才子傳》。
《遣懷》杜荀鶴 翻譯、賞析和詩意
譯文:
離開懷抱馳騁在岐路上,
只為追逐人間的利益和名聲。
紅杏園中我終究選擇沉溺,
在白云山下我懶散地歸耕。
題寫在橋上時,我時常思念相如的志向,
披著印章,我成為季子榮。
雖然親朋好友都贊我的才智,
但終究還是要有前程才行。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對現實世界的矛盾和選擇的困惑。作者驅馳在岐路上,追求人間的利益和名聲,但最終選擇了沉溺于紅杏園,懶散地過著日常生活。作者對自己的選擇感到矛盾,念念不忘相如的志向,但仍然佩戴著印章,成為季子榮。雖然身邊的人都讓作者有所依賴,但作者意識到最終還是要有自己的前程。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展現了作者內心的掙扎和矛盾。作者面對人間的利益和名聲,抑或放棄追求自由與心靈的追求。紅杏園和白云山形成了對比,象征著兩種不同的生活方式。題橋每念相如志,表達了作者對于自己內心追求的思考和糾結。最后,作者表達了自己對于個人前程的追求,對于自己的未來有著一種淡定的態度。整首詩意獨特,表達了現實與內心的矛盾之間的掙扎,揭示了人生的抉擇與困惑。
“謾道強親堪倚賴”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iǎn huái
遣懷
qū chí qí lù gòng yíng yíng, zhǐ wéi rén jiān lì yǔ míng.
驅馳岐路共營營,只為人間利與名。
hóng xìng yuán zhōng zhōng nǐ zuì,
紅杏園中終擬醉,
bái yún shān xià lǎn guī gēng.
白云山下懶歸耕。
tí qiáo měi niàn xiàng rú zhì, pèi yìn dāng qī jì zǐ róng.
題橋每念相如志,佩印當期季子榮。
mán dào qiáng qīn kān yǐ lài, dào tóu xū shì yǒu qián chéng.
謾道強親堪倚賴,到頭須是有前程。
“謾道強親堪倚賴”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九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