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處笙歌揭畫樓”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幾處笙歌揭畫樓”全詩
江上有家歸未得,眼前花是眼前愁。
分類:
作者簡介(杜荀鶴)

杜荀鶴(846~904),唐代詩人。字彥之,號九華山人。漢族,池州石埭(今安徽石臺)人。大順進士,以詩名,自成一家,尤長于宮詞。官至翰學士知制造。大順二年,第一人擢第,復還舊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學士、主客員外郎、知制誥。恃勢侮易縉紳,眾怒,欲殺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為《唐風集》十卷,今編詩三卷。事跡見孫光憲《北夢瑣言》、何光遠《鑒誡錄》、《舊五代史·梁書》本傳、《唐詩紀事》及《唐才子傳》。
《春日旅寓》杜荀鶴 翻譯、賞析和詩意
《春日旅寓》
滿城羅綺拖春色,
幾處笙歌揭畫樓。
江上有家歸未得,
眼前花是眼前愁。
譯文:
春日里,城中處處彌漫著繁花燦爛的春色,
幾處游人在畫樓上吹奏笙歌。
江上有一個家,但尚未回去,
眼前的花兒變成了眼前的憂愁。
詩意:
這首詩寫的是春日旅居中的體驗,描繪了城市中繁華的春景和一種遠離家鄉的寂寥心情。詩人在異鄉旅居,看到了城市中處處盛開的春花景色,但這景色并不能帶來歡樂,反而讓詩人更加懷念家鄉。詩中通過對春景的描繪和對歸家的期盼,表達了旅人的思鄉之情和對家的向往。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詩人的感情和情緒,通過對風景的描繪和內心的獨白,傳達了一種心境與情懷。詩中使用了對比的手法,通過描繪城市春日的繁華景象和詩人的孤寂心情,展現了遠離家鄉的思鄉之苦和對歸家的渴望。整首詩既有外在世界的描繪,又有內在情感的抒發,給人以思考和共鳴的空間。同時,詩中的意象也十分生動,通過羅綺、笙歌、畫樓等形象描述,使詩意更加豐富而立體。
總體而言,這首詩通過對春日旅居景色和內心感受的描繪,展現了一種離鄉背井的寂寥和思鄉之情,既有詩人對美景的欣賞,又有對家鄉的思念和渴望。從細膩的情感切入,引發讀者對于遠離家園的人情世故和心境的共鳴。
“幾處笙歌揭畫樓”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ūn rì lǚ yù
春日旅寓
mǎn chéng luó qǐ tuō chūn sè, jǐ chù shēng gē jiē huà lóu.
滿城羅綺拖春色,幾處笙歌揭畫樓。
jiāng shàng yǒu jiā guī wèi dé, yǎn qián huā shì yǎn qián chóu.
江上有家歸未得,眼前花是眼前愁。
“幾處笙歌揭畫樓”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