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獻安邊策”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只獻安邊策”全詩
梯航萬國來,爭先貢金帛。
不問賢與愚,但論官與職。
如何貧書生,只獻安邊策。
分類:
作者簡介(王貞白)
王貞白,字有道(875—958),號靈溪。信州永豐(今江西廣豐)人。唐末五代十國著名詩人。唐乾寧二年(895)登進士,七年后(902)授職校書郎,嘗與羅隱、方干、貫休同倡和。在登第授職之間的七年中,他隨軍出塞抵御外敵,寫下了許多邊塞詩,有不少反映邊塞生活,激勵士氣的佳作。征戍之情,深切動人。對軍旅之勞、戰爭景象描寫的氣勢豪邁、色彩濃烈、音調鏗鏘。有《靈溪集》七卷,今編詩一卷。其名句“一寸光陰一寸金”,至今民間廣為流傳。
《長安道》王貞白 翻譯、賞析和詩意
《長安道》是一首唐代王貞白所作的詩詞。詩人描繪了長安大道上繁忙的景象,以及來自世界各地的使節們為了貢獻金帛而爭先的情景。
曉鼓響起時,人們已經開始行動,暮鼓尚未停息,這顯示了長安道上的繁忙與熱鬧。人們從各國紛紛蜂擁而至,競相奉獻貢品。而在這個過程中,并不關心這些人的智慧或愚蠢,只重在論官職與身份。
在這個繁忙的場景中,詩人特別關注了貧窮的書生,他們只能將自己的智慧和才華奉獻在邊境上的軍事策略上。這種情節表達了詩人對于時代中平凡人物的關注和思考。
整首詩通過對長安道上繁忙景象的描繪,展示了唐代大都城繁榮昌盛的狀態。同時也反映了當時政府官員們對于貢獻財物的追逐,以及普通人民在社會中的辛勞與困頓。通過對詩歌的抒發,詩人呈現了長安盛世的場景,并對社會現象進行了暗示和思考。
中文譯文:
早晨鼓聲鳴響,人們已經開始行動
傍晚鼓聲尚未停息,人們依舊忙碌不停
使節們從各國前來,爭相貢獻金帛
不問賢與愚,只論官職與身份
貧窮的書生怎能不獻身給邊境的戰略?
詩意和賞析:
《長安道》描繪了唐代長安城繁榮昌盛的景象。通過對長安道上各國使節爭相貢獻金帛的描寫,表達了當時社會的繁榮與熱鬧。詩人特別關注了貧窮的書生,引發人們對社會中平凡人物的思考和關注。整首詩富有生動的畫面感,通過細膩的描寫,呈現了唐代長安城的盛世景象,并使讀者思考當時社會的現象。
“只獻安邊策”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áng ān dào
長安道
xiǎo gǔ rén yǐ xíng, mù gǔ rén wèi xī.
曉鼓人已行,暮鼓人未息。
tī háng wàn guó lái, zhēng xiān gòng jīn bó.
梯航萬國來,爭先貢金帛。
bù wèn xián yǔ yú, dàn lùn guān yǔ zhí.
不問賢與愚,但論官與職。
rú hé pín shū shēng, zhǐ xiàn ān biān cè.
如何貧書生,只獻安邊策。
“只獻安邊策”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十一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