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掩溪名在圖傳”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定掩溪名在圖傳”全詩
已領煙霞光野徑,深慚老幼候柴關。
清風借響松筠外,畫隼停暉水石間。
定掩溪名在圖傳,共知軒蓋此登攀。
分類:
作者簡介(王貞白)
王貞白,字有道(875—958),號靈溪。信州永豐(今江西廣豐)人。唐末五代十國著名詩人。唐乾寧二年(895)登進士,七年后(902)授職校書郎,嘗與羅隱、方干、貫休同倡和。在登第授職之間的七年中,他隨軍出塞抵御外敵,寫下了許多邊塞詩,有不少反映邊塞生活,激勵士氣的佳作。征戍之情,深切動人。對軍旅之勞、戰爭景象描寫的氣勢豪邁、色彩濃烈、音調鏗鏘。有《靈溪集》七卷,今編詩一卷。其名句“一寸光陰一寸金”,至今民間廣為流傳。
《遠聞本郡行春到舊山二首》王貞白 翻譯、賞析和詩意
《遠聞本郡行春到舊山二首》是唐代王貞白的詩作。該詩描寫了作者離開京城,遠行到達故鄉舊山的情景。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和賞析。
一身從宦留京邑,
五馬遙聞到舊山。
已領煙霞光野徑,
深慚老幼候柴關。
清風借響松筠外,
畫隼停暉水石間。
定掩溪名在圖傳,
共知軒蓋此登攀。
詩詞的中文譯文:
離開京城,我一身官職還留在城內,
五匹馬遠遠馳騁,聽聞舊山的聲音。
已經感受到了山中飄蕩的煙霞光彩,
心中深感愧對老幼們等待著柴門關。
清風吹響在松樹和竹子之外,
畫隼在水石之間停歇享受晴朗的陽光。
名永遠地定格在地圖中的溪流,
大家都知道這座城門是為了攀登。
詩意和賞析:
《遠聞本郡行春到舊山二首》是王貞白遠行到達故鄉的詩作。詩中表達了離開京城,回到故鄉舊山的喜悅之情。作者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人物活動來表達自己的情感。
詩的前兩句“一身從宦留京邑,五馬遙聞到舊山。”描述了作者從朝廷職務歸來,一身官職留在京城,卻通過馬匹的馳騁來遠遠聽聞到故鄉舊山的動靜。這表達了作者對家鄉的思念和期盼之情。
接下來的兩句“已領煙霞光野徑,深慚老幼候柴關。”描繪了作者已經感受到了山中所散發出的美麗和靈性。同時,作者也感到愧疚,因為老人和孩子們正在等待著他們回到柴門關。
后半首詩中的“清風借響松筠外,畫隼停暉水石間。”通過清風、松樹和竹子的聲音,以及停歇在水石之間的畫隼,展示了大自然的美妙景象。這些景象也象征著寧靜和舒適。
最后兩句“定掩溪名在圖傳,共知軒蓋此登攀。”表達了溪流的美麗已經永遠地定格在地圖上,人們都知道這是攀登的目的地。這表達了作者的目標和意愿。
整首詩詞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人物活動,表達了作者離開京城、回到故鄉的喜悅和對家鄉的思念之情。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詩中展示了寧靜和美麗,給人以欣慰和輕松的感覺。同時,通過描寫老年人和孩子們等待的場景,表達了對家人的愧疚和責任感。整首詩流暢自然,情感真摯,展示了詩人對故鄉的深深眷戀和對家庭的情感關懷。
“定掩溪名在圖傳”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uǎn wén běn jùn xíng chūn dào jiù shān èr shǒu
遠聞本郡行春到舊山二首
yī shēn cóng huàn liú jīng yì, wǔ mǎ yáo wén dào jiù shān.
一身從宦留京邑,五馬遙聞到舊山。
yǐ lǐng yān xiá guāng yě jìng, shēn cán lǎo yòu hòu chái guān.
已領煙霞光野徑,深慚老幼候柴關。
qīng fēng jiè xiǎng sōng yún wài, huà sǔn tíng huī shuǐ shí jiān.
清風借響松筠外,畫隼停暉水石間。
dìng yǎn xī míng zài tú chuán, gòng zhī xuān gài cǐ dēng pān.
定掩溪名在圖傳,共知軒蓋此登攀。
“定掩溪名在圖傳”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仄韻) 去聲十七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