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勞冥寞更思回”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無勞冥寞更思回”全詩
太真雖是承恩死,只作飛塵向馬嵬。
分類:
作者簡介(張蠙)
[約公元九o一年前后在世]字象文,清河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唐哀帝天復初前后在世。生而穎秀,幼能為詩登單于臺,有“白日地中出,黃河天上來”名,由是知名。家貧累下第,留滯長安。乾寧二年,(公元895年)登進士第。唐懿宗咸通(860-874)年間,與許棠、張喬、鄭谷等合稱“咸通十哲”。授校書郎,調櫟陽尉,遷犀浦令。五建建蜀國,拜膳部員外郎。后為金堂令。
《青冢》張蠙 翻譯、賞析和詩意
《青冢》一詩描寫了一個女子傾國而去的凄美形象。詩意深遠,情感綿長。詩人通過描述女子的離開,抒發了自己對她的思念之情。
《青冢》詩中,首句“傾國可能勝效國”,以傾國的美貌比擬國家的美好,凸顯了女子的令人傾心之處。接著,“無勞冥寞更思回”,表達了詩人思念女子離去后的孤寂,渴望她的回歸。第三句“太真雖是承恩死”,夸贊女子的純真和美麗,將她比作唐代名妓楊玉環,表達了對她的贊美和懷念。最后一句“只作飛塵向馬嵬”,以女子離去成為塵土飛揚向馬嵬的形象,傳達出詩人心中的無奈和傷感。
這首詩的詩意深遠,寄托了詩人對離去女子的思念之情。通過美麗的描寫和動人的意象,詩人表達出自己內心深處對女子的眷戀和懷念,展現了他對美麗和愛情的追求。整首詩凝練精煉,用典巧妙,情感真摯,表達了詩人內心深處的苦悶和對過去美好時光的回憶,寄托了對逝去之人的懷念之情。
詩中運用了比喻和意象等修辭手法,描繪了女子美麗動人的形象,并通過意象中的馬嵬和飛塵,傳達了詩人內心的傷感和無奈。詩人通過將個人情感與歷史背景相結合,賦予了詩歌更加深遠的意義,使詩意更具有普遍性和共鳴力。
總之,張蠙的《青冢》以凄美和充滿思念的情感描繪了一個美麗的離去的形象,表達了詩人對愛情和美好事物的追求,展現了他對逝去之人的懷念之情。這首詩意境深遠,詩句簡練,語言優美,富有感染力,是一首富有詩意和情感的佳作。
“無勞冥寞更思回”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īng zhǒng
青冢
qīng guó kě néng shèng xiào guó, wú láo míng mò gèng sī huí.
傾國可能勝效國,無勞冥寞更思回。
tài zhēn suī shì chéng ēn sǐ, zhǐ zuò fēi chén xiàng mǎ wéi.
太真雖是承恩死,只作飛塵向馬嵬。
“無勞冥寞更思回”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