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后已聞師得道”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別后已聞師得道”全詩
昔時霜鬢今如漆,疑是年光卻倒流。
分類:
作者簡介(張蠙)
[約公元九o一年前后在世]字象文,清河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唐哀帝天復初前后在世。生而穎秀,幼能為詩登單于臺,有“白日地中出,黃河天上來”名,由是知名。家貧累下第,留滯長安。乾寧二年,(公元895年)登進士第。唐懿宗咸通(860-874)年間,與許棠、張喬、鄭谷等合稱“咸通十哲”。授校書郎,調櫟陽尉,遷犀浦令。五建建蜀國,拜膳部員外郎。后為金堂令。
《再游西山贈許尊師》張蠙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再游西山贈許尊師》是唐代張蠙創作的,表達了對許尊師的思念之情以及對他變化的贊美。
中文譯文:
別后已聞師得道,不期猶在此山頭。
昔時霜鬢今如漆,疑是年光卻倒流。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張蠙再次游覽西山時,贈送給他的尊師許的。詩的前兩句表達了作者自己在離別后聽聞許尊師取得了道的成就,沒想到他還在這座山上。這里可以理解為作者對許尊師道行的欽佩和對他的思念。
接下來的兩句用比喻手法,將許尊師的變化描述得生動而美麗。霜鬢原指白發,而將他和霜鬢相對應,由昔時白發變得如今黑漆般的鬢發,這種變化就像是時間倒流一樣,令人疑惑。
整首詩表達了作者對許尊師道行的景仰和思戀之情,同時以許尊師的變化來突出時間的流轉和人生的無常。這種對青年時代激情似火的回憶和對時光逝去的感嘆增加了詩的情感力量。整體上,這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尊師的贊美和思念之情,并通過對時間的感慨來展示了人生的變化和無常之處。
“別后已聞師得道”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ài yóu xī shān zèng xǔ zūn shī
再游西山贈許尊師
bié hòu yǐ wén shī dé dào, bù qī yóu zài cǐ shān tóu.
別后已聞師得道,不期猶在此山頭。
xī shí shuāng bìn jīn rú qī, yí shì nián guāng què dǎo liú.
昔時霜鬢今如漆,疑是年光卻倒流。
“別后已聞師得道”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九皓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