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著虢城鐘”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衣著虢城鐘”全詩
笠漫河岸雪,衣著虢城鐘。
睡鴨浮寒水,樵人出遠峰。
何當化閭俗,護取草堂松。
分類:
作者簡介(李洞)
李洞,字才江,人,諸王孫也。慕賈島為詩,鑄其像,事之如神。時人但誚其僻澀,而不能貴其奇峭,唯吳融稱之。昭宗時不第,游蜀卒。詩三卷。 晚唐詩人李洞有一百七十余首詩歌(殘句六句)流傳至今,其中涉及蜀中的詩篇約有三十首,占其創作總量的六分之一,足見蜀中經歷在其詩歌創作中占有的重要地位。
《越公上人洛中歸寄南孟家兄弟》李洞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越公上人洛中歸寄南孟家兄弟》
作者:李洞
朝代:唐代
洛下因歸去,關西憶二龍。
笠漫河岸雪,衣著虢城鐘。
睡鴨浮寒水,樵人出遠峰。
何當化閭俗,護取草堂松。
中文譯文:
離開洛陽回歸故鄉,想起了關西的二龍。
笠子上積滿了河岸上的雪,衣衫上帶著虢城鐘的聲音。
睡鴨漂浮在寒冷的水面上,樵夫走出遠處的山峰。
什么時候能讓俗世化去,保護著自己的草堂松樹。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李洞的作品。詩人在離開洛陽回到家鄉后,回憶起在關西的舊友。詩中描繪了洛陽的雪景,表達了詩人對家鄉的思念之情。同時,詩人也表達了對俗世的厭倦之情,希望能有一天能夠遠離塵囂,過上簡樸自在的生活。
詩中的“關西憶二龍”指的是詩人與在關西地區的朋友相聚的美好回憶。笠漫河岸的雪景和衣著上聽到的虢城鐘聲,形象地表達了冷冽的冬天和沉寂鄉間的美景。睡鴨浮寒水和樵人出遠峰,這些景象都帶有一種寧靜和與世無爭的氛圍。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閭俗的不滿,希望能夠遠離凡世的紛擾,回歸自然,過上簡單而自由的生活。草堂松象征著寧靜和安穩,護取草堂松意味著保護這種寧靜的生活方式。
整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描繪了詩人內心的思考和價值觀,展現了詩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對自然和寧靜的渴望。
“衣著虢城鐘”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uè gōng shàng rén luò zhōng guī jì nán mèng jiā xiōng dì
越公上人洛中歸寄南孟家兄弟
luò xià yīn guī qù, guān xī yì èr lóng.
洛下因歸去,關西憶二龍。
lì màn hé àn xuě, yī zhuó guó chéng zhōng.
笠漫河岸雪,衣著虢城鐘。
shuì yā fú hán shuǐ, qiáo rén chū yuǎn fēng.
睡鴨浮寒水,樵人出遠峰。
hé dāng huà lǘ sú, hù qǔ cǎo táng sōng.
何當化閭俗,護取草堂松。
“衣著虢城鐘”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二冬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