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蘿翳漸移曛”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蘿翳漸移曛”全詩
滴滴泣花露,微微出岫云。
松梢半吐月,蘿翳漸移曛。
旅客腸應斷,吟猿更使聞。
分類:
作者簡介(蘇颋)
蘇颋(670年-727年),字廷碩,京兆武功(今陜西武功)人,唐代政治家、文學家,左仆射蘇瑰之子。蘇颋進士出身,歷任烏程尉、左司御率府胄曹參軍、監察御史、給事中、中書舍人、太常少卿、工部侍郎、中書侍郎,襲爵許國公,后與宋璟一同拜相,擔任同平章事。蘇颋是初盛唐之交時著名文士,與燕國公張說齊名,并稱“燕許大手筆”。他任相四年,以禮部尚書罷相,后出任益州長史。727年(開元十五年),蘇颋病逝,追贈尚書右丞相,賜謚文憲。
《興州出行》蘇颋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中文譯文:
在興州出行,危路未分明,
驅馬靠近江河邊。滴滴花露中泣淚,
微微出來云腳邊。松樹梢頭半藏月,
藤蔓的影子逐漸移動蔽日曦。旅客的腸子應該斷,
詠叫的猿猴更讓人聽聞。
詩意:
這首詩描述了作者在興州出行的情景。作者駕駛著馬車,行駛在危險的道路上,天剛亮,還看不清前方的路途。他靠近江河邊,可以聽到江水滴落在鮮花上的聲音,也可以看到云彩從山崗間微微升起。松樹上的樹梢藏著半個月亮,而藤蔓的影子逐漸遮擋了太陽的光輝。在這艱險的旅途中,旅客的心情應該很痛苦,而猿猴的叫聲更讓人感到凄涼。
賞析:
這首詩以形象生動的語言描繪了一幅清晨的出行景象,展示了作者對自然環境的敏銳感知。通過描寫細膩的動態畫面,如滴落的花露、云彩升起、松樹的月亮、藤蔓的遮擋以及詠叫的猿猴,傳達了一種朦朧的美感。詩中的危險和艱辛與旅人的心境相映成趣,既表達了游子在陌生環境中的孤寂與不安,又喚起了讀者對自然景色的贊美和對旅途的思索。整首詩意蘊含深意,與讀者產生共鳴,使人陶醉其中。
“蘿翳漸移曛”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ìng zhōu chū xíng
興州出行
wēi tú xiǎo wèi fēn, qū mǎ bàng jiāng fén.
危途曉未分,驅馬傍江濆。
dī dī qì huā lù, wēi wēi chū xiù yún.
滴滴泣花露,微微出岫云。
sōng shāo bàn tǔ yuè, luó yì jiàn yí xūn.
松梢半吐月,蘿翳漸移曛。
lǚ kè cháng yīng duàn, yín yuán gèng shǐ wén.
旅客腸應斷,吟猿更使聞。
“蘿翳漸移曛”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二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