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憶天臺掩書坐”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勿憶天臺掩書坐”全詩
勿憶天臺掩書坐,澗云起盡紅崢嶸。
分類:
作者簡介(陳陶)

陳陶(約公元812—約885年):字嵩伯,號三教布衣。《全唐詩》卷七百四十五“陳陶”傳作“嶺南(一云鄱陽,一云劍浦)人”。然而從其《閩川夢歸》等詩題,以及稱建水(在今福建南平市東南,即閩江上游)一帶山水為“家山”(《投贈福建路羅中丞》)來看,當是劍浦(今福建南平)人,而嶺南(今廣東廣西一帶)或鄱陽(今江西波陽)只是他的祖籍。早年游學長安,善天文歷象,尤工詩。舉進士不第,遂恣游名山。唐宣宗大中(847—860年)時,隱居洪州西山(在今江西新建縣西),后不知所終。有詩十卷,已散佚,后人輯有《陳嵩伯詩集》一卷。
《夏日懷天臺(一作夏日有懷)》陳陶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夏日懷天臺(一作夏日有懷)》描寫了作者在夏天時,身處竹齋中,清晨醒來,感嘆此生被誘使勞碌。詩意表達了作者對現實生活的無奈和對心靈追求的向往。
詩中提到的“竹齋”指的是一間建在竹林中的小屋,意味著寧靜和清涼的環境。當作者從夜晚的睡夢中醒來,感覺到竹齋的空靈,心曠神怡,開始體會到性靈的尋求和意識的覺醒。
“柘漿清”指的是柘樹的汁液,柘樹是一種能解渴的植物,表示竹齋中的飲料清爽宜人。這種清爽的氣氛使得作者清醒了過來,開始懷疑自己為何要在世間辛勞。
接下來,詩中提到了“麟鳳”,象征貴族和高雅的生活。這里麟鳳以其美麗的形象勾引作者去追求它們,暗示著詩人因為對于高貴和美好的向往而不愿意再受累于現實生活。
然后,作者提醒自己不要再憶起在天臺山中掩書坐的時光,天臺山是唐代著名的名山之一,也是佛教圣地,以清涼宜人的環境聞名。作者認為回憶起來只會讓他更加想要逃離現實,所以勸告自己不要回憶過去的美好時光。
最后兩句“澗云起盡紅崢嶸”,以景觀來表達作者內心的追求和渴望。澗云指的是山谷里的云霧,紅崢嶸則代表高聳的山峰。這里,作者吧自己的夢境與山水相連,希望自己的追求能夠像云霧升騰一般,至高點才能夠達到。
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通過描述清晨時刻醒來的情景,揭示了詩人對現實生活的不滿和對心靈追求的渴望。表達了人們對于尋求內心真實和追求理想境界的永恒追求。
“勿憶天臺掩書坐”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ià rì huái tiān tāi yī zuò xià rì yǒu huái
夏日懷天臺(一作夏日有懷)
zhú zhāi shuì yú zhè jiāng qīng, lín fèng yòu wǒ láo cǐ shēng.
竹齋睡馀柘漿清,麟鳳誘我勞此生。
wù yì tiān tāi yǎn shū zuò, jiàn yún qǐ jǐn hóng zhēng róng.
勿憶天臺掩書坐,澗云起盡紅崢嶸。
“勿憶天臺掩書坐”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哿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