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向升天得門戶”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已向升天得門戶”全詩
已向升天得門戶,錦衾深愧卓文君。
分類:
作者簡介(陳陶)

陳陶(約公元812—約885年):字嵩伯,號三教布衣。《全唐詩》卷七百四十五“陳陶”傳作“嶺南(一云鄱陽,一云劍浦)人”。然而從其《閩川夢歸》等詩題,以及稱建水(在今福建南平市東南,即閩江上游)一帶山水為“家山”(《投贈福建路羅中丞》)來看,當是劍浦(今福建南平)人,而嶺南(今廣東廣西一帶)或鄱陽(今江西波陽)只是他的祖籍。早年游學長安,善天文歷象,尤工詩。舉進士不第,遂恣游名山。唐宣宗大中(847—860年)時,隱居洪州西山(在今江西新建縣西),后不知所終。有詩十卷,已散佚,后人輯有《陳嵩伯詩集》一卷。
《答蓮花妓》陳陶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中文譯文:回答蓮花妓
近來我的詩思如清澈的水,但我年歲漸長,風情已不如云飄逸。
盡管在世俗中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我深感自愧不如卓文君的才情美貌。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陳陶回答蓮花妓的,可以看出他對自己的藝術才情和生活的感慨。
首先,他說近來他的詩思清于水,意思是他的詩思清澈如水,可以看出他對自己的創作有自信。但接著他又說自己的風情已不如云,含有年歲漸長、風度已經減弱的意思。這里的風情可以理解為藝術上的風采或氣息,也可以理解為個人魅力或身份地位。陳陶或許覺得自己已經老去,不再具備年輕時的風采和魅力。
然后,他提到自己已經取得了一些成就,已經向升天得門戶。這里的升天得門戶可以理解為在社會上取得了一些成就或地位。他覺得自己的成就不應該與卓文君相提并論,深感愧疚。卓文君是一個美麗而才情出眾的女子,陳陶的自愧不如可以理解為對自己才情和魅力的懷疑和質疑。
總體來說,這首詩展示了作者對自己的藝術才情和生活感慨的矛盾心態。他對自己的創作有自信,但也感嘆隨著年歲的增長,風情已經減弱。他覺得自己在社會上取得了一些成就,但與卓文君相比感到自愧不如。這首詩既表達了作者對自己的自信和自負,又體現了他對年華逝去、自身局限的憂郁之情。
“已向升天得門戶”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á lián huā jì
答蓮花妓
jìn lái shī sī qīng yú shuǐ, lǎo qù fēng qíng báo shì yún.
近來詩思清于水,老去風情薄似云。
yǐ xiàng shēng tiān de mén hù, jǐn qīn shēn kuì zhuō wén jūn.
已向升天得門戶,錦衾深愧卓文君。
“已向升天得門戶”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七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