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疑三界出”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地疑三界出”全詩
蜀守經涂處,巴人作禮朝。
地疑三界出,空是六塵銷。
臥石鋪蒼蘚,行塍覆綠條。
歲年書有記,非為學題橋。
分類:
作者簡介(蘇颋)
蘇颋(670年-727年),字廷碩,京兆武功(今陜西武功)人,唐代政治家、文學家,左仆射蘇瑰之子。蘇颋進士出身,歷任烏程尉、左司御率府胄曹參軍、監察御史、給事中、中書舍人、太常少卿、工部侍郎、中書侍郎,襲爵許國公,后與宋璟一同拜相,擔任同平章事。蘇颋是初盛唐之交時著名文士,與燕國公張說齊名,并稱“燕許大手筆”。他任相四年,以禮部尚書罷相,后出任益州長史。727年(開元十五年),蘇颋病逝,追贈尚書右丞相,賜謚文憲。
《利州北佛龕前重于去歲題處作》蘇颋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中文譯文:《利州北佛龕前重于去歲題處作》
詩意:在利州北佛龕前,我觀賞沉重的巨石,作為比去年更有紀念意義的標志。塔分層次建立起來,美麗的景色使我感到心曠神怡。守衛蜀地的將領,擦拭經書,巴人向佛龕行禮。這片土地仿佛是連接三界的出口,內外的紛煩和欲望都在這里消散。躺在石頭上鋪滿蒼苔,行走在塍地上覆蓋著綠色的稻草。歲月留下了記憶,但這并不是為了學術而題寫的。
賞析:這首蘇颋的詩以其深入觀察周圍景物的眼光,表達了對大自然的贊美之情。詩中通過描繪北佛龕前的景觀,展現了大自然的壯美與寧靜。詩人用“重巖”形容巨石的沉重感,并通過分層標志表達了大自然構建起來的美麗景色。在通過描繪自然景觀的同時,詩人也展現了人與自然的聯系。詩中的蜀守和巴人表達了對佛教的信仰和敬畏之情。通過描述地疑三界出和空是六塵銷,詩人抒發了對于紛煩和欲望的拋棄,呈現出一種超脫塵世的意境。最后,詩人融入歲年書有記的元素,又表達了對時光的感慨,同時也強調了詩人寫作的真實性。整體上,這首詩以其細膩而深刻的描寫,展現了詩人對自然景觀和人文情感的感悟。
“地疑三界出”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ì zhōu běi fó kān qián zhòng yú qù suì tí chù zuò
利州北佛龕前重于去歲題處作
zhòng yán zài kàn měi, fēn tǎ qǐ céng biāo.
重巖載看美,分塔起層標。
shǔ shǒu jīng tú chù, bā rén zuò lǐ cháo.
蜀守經涂處,巴人作禮朝。
dì yí sān jiè chū, kōng shì liù chén xiāo.
地疑三界出,空是六塵銷。
wò shí pù cāng xiǎn, xíng chéng fù lǜ tiáo.
臥石鋪蒼蘚,行塍覆綠條。
suì nián shū yǒu jì, fēi wéi xué tí qiáo.
歲年書有記,非為學題橋。
“地疑三界出”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
韻腳:(仄韻) 入聲四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