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簾櫳上夜鉤”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簾櫳上夜鉤”全詩
忽共雞枝老,還如騎省秋。
循庭喜三入,對渚憶雙游。
紫紱名初拜,黃縑跡尚留。
月舒當北幌,云賦直東樓。
恩渥迷天施,童蒙慰我求。
遲君臺鼎節,聞義一承流。
分類:
作者簡介(蘇颋)
蘇颋(670年-727年),字廷碩,京兆武功(今陜西武功)人,唐代政治家、文學家,左仆射蘇瑰之子。蘇颋進士出身,歷任烏程尉、左司御率府胄曹參軍、監察御史、給事中、中書舍人、太常少卿、工部侍郎、中書侍郎,襲爵許國公,后與宋璟一同拜相,擔任同平章事。蘇颋是初盛唐之交時著名文士,與燕國公張說齊名,并稱“燕許大手筆”。他任相四年,以禮部尚書罷相,后出任益州長史。727年(開元十五年),蘇颋病逝,追贈尚書右丞相,賜謚文憲。
《秋夜寓直中書呈黃門舅》蘇颋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中文譯文:
《秋夜寓直中書呈黃門舅》
夜晚的垂簾上掛著鐘鉤,清風吹動,聽見更夫敲擊。突然,與雞共棲的枝條變老了,又如同駐守在秋天的省城。繞著庭院喜迎三進,面對著池塘憶起曾一同游玩。紫色的官袍初次叩見,黃色的衣襟痕跡尚未消逝。明亮的月光透過北邊的紅燈籠,云彩寫下了對東樓的直書。恩典如天空中的云朵,滋潤著我的心愿。遲遲未能慶賀殿上的慶典,卻聽聞義士們一直在傳承。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秋夜的景色和詩人對于往事的回憶。詩人通過描寫夜晚的垂簾、鐘鉤和更夫的敲擊聲,營造出了安靜而寧靜的秋夜氛圍。詩中出現的雞又鮮活了一遍,給人以歲月遷移的感覺。接著,詩人回憶起曾在庭院中三次迎進的往事,面對池塘也憶起與親友一同游玩的時光。他的紫袍初次叩見,黃袍痕跡尚存,說明他官位的晉升。最后,詩人表達了對天賜恩渥和對童蒙的感激,同時思念尚未慶賀的殿上慶典,并贊揚了繼承義士的行為。
整首詩以細膩的描寫展現了秋夜的靜謐和詩人對往事的回憶,同時流露出對恩澤和義士行為的感激之情。詩中運用了象征手法,通過對垂簾、鐘鉤、池塘等元素的描寫,表達了歲月的流轉和人生的變遷。同時,詩人的表達也充滿了美感和浪漫情懷,給人以思緒飄逸的感覺。這首詩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抒發感情的方式,展現了唐代詩人對生活的熱愛和對往事的懷念之情,具有一定的藝術價值。
“簾櫳上夜鉤”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iū yè yù zhí zhōng shū chéng huáng mén jiù
秋夜寓直中書呈黃門舅
lián lóng shàng yè gōu, qīng liè tīng gèng chóu.
簾櫳上夜鉤,清列聽更籌。
hū gòng jī zhī lǎo, hái rú qí shěng qiū.
忽共雞枝老,還如騎省秋。
xún tíng xǐ sān rù, duì zhǔ yì shuāng yóu.
循庭喜三入,對渚憶雙游。
zǐ fú míng chū bài, huáng jiān jī shàng liú.
紫紱名初拜,黃縑跡尚留。
yuè shū dāng běi huǎng, yún fù zhí dōng lóu.
月舒當北幌,云賦直東樓。
ēn wò mí tiān shī, tóng méng wèi wǒ qiú.
恩渥迷天施,童蒙慰我求。
chí jūn tái dǐng jié, wén yì yī chéng liú.
遲君臺鼎節,聞義一承流。
“簾櫳上夜鉤”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