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得錙銖幾多力”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見得錙銖幾多力”全詩
猶恐黃金價未高,見得錙銖幾多力。
分類:
作者簡介(王周)
王周,明州奉化(今屬浙江)人。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進士(《乾道四明圖經》卷一二)。乾興元年(1022)以大理寺丞知無錫縣。仁宗寶元二年(1039)又以虞部員外郎知無錫縣(《咸淳毗陵志》卷一○)。慶歷中知明州(《實慶四明志》卷一)。又嘗知撫州(清光緒《撫州府志》卷三五)。皇祐四年(1052)致仕,歸荊南(《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卷八《送光祿王卿周致仕歸荊南》)。
《淘金磧》王周 翻譯、賞析和詩意
《淘金磧》是唐代王周創作的一首詩詞。詩中描繪了一幅淘金磧的景象,表達了詩人對黃金財富的觸摸與期待。
詩詞的中文譯文為:畫船晚過淘金磧,不見黃金只見石。仍然擔心黃金價值未達到人們的期望,因為只能看到一些微不足道的錙銖珠寶。
《淘金磧》的整體意境是悲涼而樸實的。詩人通過描述淘金磧這個地方的景象,傳達了一種對現實貧困與不如意的感受。詩中的“畫船晚過淘金磧”,意味著詩人已經在淘金磧停留已久,也顯示了他一直在尋求財富的渴望。
接下來的“不見黃金只見石”一句,表明無論詩人如何努力淘金,卻只能眼見一些毫無價值的石頭,而沒有找到黃金。這句詩也隱含著一種自嘲和諷刺,暗示著詩人的無奈和困惑。
最后兩句“猶恐黃金價未高,見得錙銖幾多力”,表達了詩人對未來黃金價格的憂慮和不確定,以及對自己一直以來微小收益的感慨。這里的“錙銖”指的是微小的珠寶,意味著即使淘到一些珠寶,也無法改變貧困的現狀。
整首詩詞通過描繪淘金磧的景象,以及對財富和現實困境的思考,表達了詩人對財富和生活的追求,同時也讓人感受到生活的艱辛和無奈。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深刻的思考,詩人將自己的內心感受和生活經歷融入其中,使詩詞呈現出真實而深刻的詩意。
這首詩詞含有一定的現實主義色彩,通過對現實生活中財富與困境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財富追求的期待和無奈,以及對現實社會的思考和反思。整首詩詞以樸實的語言和深刻的情感,深深觸動著讀者的內心,令人產生共鳴。
“見得錙銖幾多力”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áo jīn qì
淘金磧
huà chuán wǎn guò táo jīn qì, bú jiàn huáng jīn wéi jiàn shí.
畫船晚過淘金磧,不見黃金惟見石。
yóu kǒng huáng jīn jià wèi gāo, jiàn de zī zhū jǐ duō lì.
猶恐黃金價未高,見得錙銖幾多力。
“見得錙銖幾多力”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十三職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