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聞象郡隔南荒”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傳聞象郡隔南荒”全詩
近有青衣連楚水,素漿還得類瓊漿。
分類:
作者簡介(薛濤)

薛濤(約768~832年),唐代女詩人,字洪度。長安(今陜西西安)人。因父親薛鄖做官而來到蜀地,父親死后薛濤居于成都。居成都時,成都的最高地方軍政長官劍南西川節度使前后更換十一屆,大多與薛濤有詩文往來。韋皋任節度使時,擬奏請唐德宗授薛濤以秘書省校書郎官銜,但因格于舊例,未能實現,但人們卻稱之為“女校書”。曾居浣花溪(今有浣花溪公園)上,制作桃紅色小箋寫詩,后人仿制,稱“薛濤箋”。成都望江樓公園有薛濤墓。
《憶荔枝》薛濤 翻譯、賞析和詩意
《憶荔枝》是唐代薛濤創作的一首詩詞,描寫了作者對于荔枝的美好回憶和感慨。
譯文:
聽說漢陽城外南荒河岸,有著美味可口的荔枝。
飽滿多汁的果肉,令人難以忘懷。
最近有人撿到青衣,在楚水邊連綿的山脈,
像荔枝果一樣鮮紅,像荔枝果濃郁的香甜。
詩意:
詩人通過描寫荔枝,表達了自己對美好回憶的懷念之情。詩中的荔枝是一種美味的水果,它飽滿多汁,令人難以忘懷。詩人聽到傳聞,說最近有人在南荒河岸的楚水邊發現了青衣,這青衣的顏色像荔枝一樣鮮紅,令人回憶起荔枝的濃郁香甜。整篇詩意簡潔明快,展示了詩人對于美味和美好的追求與懷念。
賞析:
《憶荔枝》這首詩詞以簡短的語言表達出了對于荔枝的美好回憶和懷念之情。詩人充分利用了象征和比喻的手法,使詩意更加豐富。通過荔枝這個形象,詩人將美味的果實與美好的回憶聯系在一起,使讀者產生共鳴。詩人對于美味的追求和對于過往時光的懷念,讓人感受到了歲月流轉中美好事物的短暫與珍貴。整首詩詞情感真摯,意境清新,讓人讀后回味無窮。
“傳聞象郡隔南荒”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ì lì zhī
憶荔枝
chuán wén xiàng jùn gé nán huāng, jiàng shí fēng jī bù kě wàng.
傳聞象郡隔南荒,絳實豐肌不可忘。
jìn yǒu qīng yī lián chǔ shuǐ, sù jiāng hái dé lèi qióng jiāng.
近有青衣連楚水,素漿還得類瓊漿。
“傳聞象郡隔南荒”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