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魚底事到儂家”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雙魚底事到儂家”全詩
唱到白蘋洲畔曲,芙蓉空老蜀江花。
分類:
作者簡介(薛濤)

薛濤(約768~832年),唐代女詩人,字洪度。長安(今陜西西安)人。因父親薛鄖做官而來到蜀地,父親死后薛濤居于成都。居成都時,成都的最高地方軍政長官劍南西川節度使前后更換十一屆,大多與薛濤有詩文往來。韋皋任節度使時,擬奏請唐德宗授薛濤以秘書省校書郎官銜,但因格于舊例,未能實現,但人們卻稱之為“女校書”。曾居浣花溪(今有浣花溪公園)上,制作桃紅色小箋寫詩,后人仿制,稱“薛濤箋”。成都望江樓公園有薛濤墓。
《酬杜舍人》薛濤 翻譯、賞析和詩意
《酬杜舍人》是唐代薛濤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以回應杜牧的詩作為背景,表達了詩人對杜舍人的贊美和與之分享詩才的決心。
詩中,詩人以雙魚底事(指杜舍人的詩作)到達自己家中,象征著一種心靈相通和各自的詩才相互啟發的情感。接著,詩人形容杜舍人的新詩如片片霞,充滿著美麗和亮色。再說到唱到白蘋洲畔曲,芙蓉空老蜀江花,表達了詩人對杜舍人詩作的贊嘆,認為其詩句如唱到白蘋洲畔的歌謠,芙蓉花也老去了,而蜀江的花依然美麗。這里也可以理解為詩人對杜舍人的詩才美貌的贊美和敬仰。
整首詩意濃郁,表達了詩人對杜舍人優秀詩才的喜愛和欽佩之情。詩人通過描繪自己和杜舍人詩句相互啟發的情景,表達了對詩歌創作的熱愛和追求。同時,通過唱到白蘋洲畔的歌謠和芙蓉花老去的比喻,表達了詩人對杜舍人詩才的認同和崇敬。
這首詩詞以樸素的語言描繪了詩人與杜舍人之間的情感互動,展現了文人之間的交流和啟發的重要性。詩人對杜舍人的贊美和認同,以及對詩歌創作的追求,都是這首詩的主旨。同時,通過以大自然景物的比喻來突出詩歌的美麗和抒發詩人對杜舍人詩才的敬仰,增加了詩意的深邃和意境的美感。
“雙魚底事到儂家”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óu dù shè rén
酬杜舍人
shuāng yú dǐ shì dào nóng jiā, pū shǒu xīn shī piàn piàn xiá.
雙魚底事到儂家,撲手新詩片片霞。
chàng dào bái píng zhōu pàn qū, fú róng kōng lǎo shǔ jiāng huā.
唱到白蘋洲畔曲,芙蓉空老蜀江花。
“雙魚底事到儂家”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六麻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