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溪畔每燒丹”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武陵溪畔每燒丹”全詩
一莖青竹以為杖,數顆仙桃仍未餐。
長安市里仍賣卜,武陵溪畔每燒丹。
縮地往來無定所,花源到處路漫漫。
分類:
《逢靈道士》護國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逢靈道士
浮丘山上見黃冠,
松柏森森登古壇。
一莖青竹以為杖,
數顆仙桃仍未餐。
長安市里仍賣卜,
武陵溪畔每燒丹。
縮地往來無定所,
花源到處路漫漫。
中文譯文:
在浮丘山上遇見了一個戴著黃色冠帽的道士,
松柏樹森森地矗立在古壇上。
他拿著一根青竹作為拐杖,
仍未食用幾顆仙桃。
在長安市里,仍有人賣卜卦,
在武陵溪畔,人們燒煉丹藥。
他可以縮地移動,沒有固定的位置,
到處都是路漫漫的花源。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神秘的道士的形象,他在浮丘山上出現,在古壇上持一青竹杖,但仍未吃幾顆仙桃。他可以縮地往來,不受地域的限制。他在長安市里看到人們仍在賣卜卦,在武陵溪畔看到人們在煉丹藥。詩意表達了道士超凡脫俗的神秘形象,以及他與塵世的銜接。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道士形象的描繪,傳達了一種超脫塵世的感覺。道士在浮丘山上出現,象征著他超越塵世的境界。他手持青竹杖、未食仙桃,表明他沒有陷入俗務紛擾,保持純凈和淡泊的心境。詩中的長安市和武陵溪則代表著塵世的喧囂和煩惱,與道士形成鮮明的對比。
詩中的“縮地往來無定所”和“花源到處路漫漫”表達了道士的神秘性和流動性。他可以隨意地在不同地方之間穿梭,沒有固定的位置。花源是指理想、完美的境界,但卻是遙不可及,道士的旅程是漫長而艱辛的。
整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勾勒出了道士的形象和他與塵世的關系,具有一定的象征意義。通過描繪道士,詩人傳達了對超脫世俗的向往,以及在紛繁喧擾的現實中尋找內心寧靜的追求。
“武陵溪畔每燒丹”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éng líng dào shì
逢靈道士
fú qiū shān shàng jiàn huáng guān, sōng bǎi sēn sēn dēng gǔ tán.
浮丘山上見黃冠,松柏森森登古壇。
yī jīng qīng zhú yǐ wéi zhàng,
一莖青竹以為杖,
shù kē xiān táo réng wèi cān.
數顆仙桃仍未餐。
cháng ān shì lǐ réng mài bǔ, wǔ líng xī pàn měi shāo dān.
長安市里仍賣卜,武陵溪畔每燒丹。
suō dì wǎng lái wú dìng suǒ, huā yuán dào chù lù màn màn.
縮地往來無定所,花源到處路漫漫。
“武陵溪畔每燒丹”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四寒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