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蔓草緣空壁”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蔓草緣空壁”全詩
蔓草緣空壁,悲風起故臺。
野花寒更發,山月暝還來。
何事池中水,東流獨不回。
分類:
作者簡介(皎然)

皎然,唐代詩僧。生卒年不詳。俗姓謝,字清晝,吳興(浙江省湖州市)人。南朝謝靈運十世孫。活動于大歷、貞元年間,有詩名。他的《詩式》為當時詩格一類作品中較有價值的一部。其詩清麗閑淡,多為贈答送別、山水游賞之作。
《宿吳匡山破寺》皎然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中文譯文:《在吳匡山破寺過夜》
朝代:唐代
作者:皎然
內容:經歷百戰的雙峰,如今滿是戰爭的痕跡。蔓草繚繞著空寺的墻壁,悲風吹起了過去的輝煌。野花在寒冷中綻放,山上的月色又漸暗淡。池水為何不回東流之路呢?
詩意:這首詩描繪了吳匡山上一座被戰火摧毀的寺廟的景象。雙峰見證了無數次戰斗,寺廟殘破不堪,充滿了塵埃。蔓草爬滿了寺廟的墻壁,凄風凜冽,讓人想起過去的輝煌。然而,寒冷的天氣中卻有野花依然綻放,山上的月色也照亮了夜晚。詩人思索著為何池水流入東方卻再也不能回來。
賞析:這首詩通過對吳匡山上一座破舊寺廟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對戰爭的思考和對人生的觸動。雙峰百戰后仍然屹立不倒,說明了戰斗的殘酷和長久,寺廟滿是戰爭的余燼揭示了戰爭的破壞力。然而,在荒草蔓延的寺廟中,野花依然綻放,山上的月亮依然照亮夜晚,表達了生命的頑強和美好。最后,詩人對池水的思考,可能是在思念過往的歲月和不可追回的時光。整首詩以破寺為背景,通過對景物的描寫,寄寓了詩人對戰爭的反思和對生命的感悟。
“蔓草緣空壁”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ù wú kuāng shān pò sì
宿吳匡山破寺
shuāng fēng bǎi zhàn hòu, zhēn jiè mǎn chén āi.
雙峰百戰后,真界滿塵埃。
màn cǎo yuán kōng bì, bēi fēng qǐ gù tái.
蔓草緣空壁,悲風起故臺。
yě huā hán gèng fā, shān yuè míng hái lái.
野花寒更發,山月暝還來。
hé shì chí zhōng shuǐ, dōng liú dú bù huí.
何事池中水,東流獨不回。
“蔓草緣空壁”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十二錫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